第三十六章 三房俞鬆前程定(1 / 2)

俞鬆有些坐立不安,自從師爺說完故事,譚家的四位公子就一直盯著他看,同時俞鬆自己心裡也是百爪撓心,滿是疑惑。

師爺說的故事傳奇他聽得半懂不懂,但最後那句話裡包含的意思,俞鬆卻明白了。

總結一下就是這顆珠子是個年代久遠的寶貝,雖然不是最出名的,卻也同出同源,然後通過慶朝末帝的寵妃,師爺覺得這位在逃亡中失散的寵妃很可能在桃源村周圍待過。

師爺為什麼認定了寵妃失散在桃源村附近,而不是這顆珠子意外落在桃源村,這其中緣由俞鬆實在不知。

此時此刻,俞鬆真恨自己讀書太少。

“據慶史曆載,慶朝末帝寵妃陳氏生於豪商之家,入宮時曾帶家資數十萬兩,因其受寵,末帝又賜珍奇寶物無數。”

“末帝帶寵妃逃亡,隻這位寵妃的行李就有十大車,其中有多少珍寶不得而知,而末帝逃亡路線是從東都往北都。”

譚十一郎年紀小,卻看出了俞鬆的窘然,便出聲給他解釋了一下。

俞鬆聽明白了,忽然想到他爹跟四叔帶著抓的那幾個江洋大盜:“所以,這個寵妃攜帶的財寶很可能落在我們村附近?”

譚白鹿到底是個靠真本事科舉下來的縣令,自然不會真天真,俞鬆想到的事兒,他早就想到了,不過他知道的內情更多,聯想的也更多。

七郎和九郎不會無故出京來到他這個偏僻地方遊玩,也不會閒著沒事兒來看他這個庶出兄長,可見其中必有隱情。

他乾脆順水推舟,幫他們做個掩護,思及至此,譚白鹿清了清嗓子,看看七弟和九弟說道:“我就說桃源村人傑地靈,是個風水寶地,你們得空去轉轉,那裡的泉水十分甘甜,山色也美。”

說完又轉頭看向俞鬆:“俞鬆,如今你也知道這珠子的來曆了,這樣的寶貝可遇不可求,能傳家萬代,你還想把它出手嗎?”

譚白鹿這話問得鄭重,話中似有千重意思,俞鬆本能覺得,應該以誠相待(說實話)。

“太爺,我家的情況您知道,還有些內情您卻不知,我祖父幼年生長條件不好,後又逃亡許久,身子虧空,做不得重活。”

“家中叔伯幾個亦不是農耕之人,所以家中即便過得去,田地卻不多,全靠采藥賣藥為生。”

“桃源村,方圓十裡也就這麼大的地方,識藥材者不獨我俞家一戶,山中藥材亦不是無窮無儘。”

“家中叔伯一輩還好說,到了我們這一代,堂兄弟三個已經捉襟見肘,要各尋出路,然農家出身,學識見識都有限,能做之事委實有限。”

俞鬆說到這,停了一停,目露感激的看向師爺和譚白鹿,恭敬的行了一禮,才又說道:

“我蒙爹和太爺的恩惠,走出家門,方知世間如此之大,我卻渺如塵埃,至此我想學習想上進,讓爹娘不必為生活辛苦,不必擔憂兒女前程,讓妹妹安然嬌逸的成長出嫁,將來做她堅實的靠山。”

“至於您說的珠子珍貴,我知,但太爺有所不知,頭前兒夫人曾賞家妹幾套首飾,至今家妹不敢戴,家父家母也隻能深藏之。”

話說到這,在場的人都明白了,懷璧其罪,以俞家現在的身份來說,這顆珠子要麼永不見天日,否則隻為其禍不得其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