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子衿閣開業(2 / 2)

京師驚夢 初心了了 5954 字 1個月前

一行人又浩浩蕩蕩地上了二樓,進了那間最大的雅間。雅間內早已多備了幾張軟榻供夫人、小姐們休息、品茶。蘇幼筠落後一步,悄聲囑咐了一旁的秋雲幾句。不一會兒一行夥計魚貫而入,在屋中的長幾上擺滿了精致的水果點心。而秋雲則跪坐到一旁,熟練地點茶、分茶,一套動作行雲流水,賞心悅目。

待客人略歇了會,用了些茶點,蘇寧筠適時地拍了拍手,夏青便帶著一眾女夥計端著托盤進到屋內分列兩側。

蘇寧筠先是打開夏青托盤上的蓋的錦緞,裡麵是一本裝訂精美的圖冊,都是她收集而來的繡樣。她打開圖樣,翻到最後幾頁遞給燕夫人道:“燕伯母您看,這幾幅圖樣都是瑤兒妹妹畫的,可是這本圖冊裡我最喜歡的幾幅呢。”

聽說是燕瑤畫的,燕夫人身旁的幾位夫人也湊過來,都對著圖樣讚不絕口。

護國公夫人笑著說:“我看這瑤兒的畫怕是與那京師四才女比也不遑多讓。晴婉,你就是將瑤兒護得太好了。我看憑著瑤兒的樣貌、才情,你家門檻早就該踏破了。若非我家那兩個臭小子年紀不合適,我定是要上你家來求親的。”

便是燕夫人再低調,聽著大家如此誇自己女兒也是很高興的。她摸了摸燕瑤的頭,笑道:“你們莫要再誇她了,當心將她捧上天去。”

燕瑤被大家調笑得有些害羞,嬌嗔了一句躲到了一邊。

眾夫人說笑了一陣選好了圖樣,定好款式,蘇寧筠將圖冊放回托盤,揮了揮手,夏青應聲退下,秋月又上前一步。秋月手中的托盤上是個錦盒,蘇寧筠打開錦盒,裡麵一套青瓷碗盞映入眼簾。

蘇寧筠小心地拿起其中一隻瓷碗道:“這是出自慈城陶家窯廠的秘色纏枝石榴紋笠式碗,陶家窯廠的秘色瓷堪稱一絕,此套碗盞又是精品中的精品,每年出窯的套數,一隻手怕是都能數得過來。”

“這釉色青碧潤澤,紋路典雅大方,確實是難得的佳品。請問這套碗盞可是陶先生所作?”一位身著絳紅色褙子的夫人出聲詢問,她一臉欣賞地看著這套瓷碗,明顯是懂行之人。

這位是國子監司業黃大人的夫人,黃大人最喜品茗賞瓷,夫妻二人相伴多年,這位黃夫人耳濡目染,對著瓷器也是有著不俗的品味。

蘇寧筠唇角掛上了恰到好處的微笑:“黃夫人好眼力,這套雖不是陶先生親自所作,但卻是他親傳弟子所作,已有陶先生八九分的功底了。陶先生如今年事已高,已經很少再出來燒瓷了,不過他總說他這親傳弟子已有後浪之勢。在慈城,也已無人不知這小陶師傅的名號,他的作品也已千金難求。說句托大的話,若非我外祖家與陶家有舊,怕是今日大家也見不著這兩套碗盞。”

蘇寧筠話音剛落,不遠處卻傳來一聲低微的“哼”,聲音很輕,不仔細聽很容易忽略。可一旁角落裡一直在默默觀察眾人的蘇幼筠卻精準地捕捉到了這個聲音,她尋聲望去,見一個一襲水紅色掐腰廣袖長裙,滿頭珠翠,容色豔麗的姑娘一臉不屑地撇了撇嘴。她身旁一個打扮富貴的夫人也聽到了她的聲音,轉頭朝她瞪了一眼,那姑娘忙收斂了神色低下頭去。

而蘇寧筠卻並未注意到這邊的小插曲,自顧介紹著麵前的瓷器,時不時的還與詢問的夫人們閒聊兩句,氣氛很是融洽。

趁著眾人未注意,蘇幼筠悄悄挪到燕瑤身邊,小聲問道:“瑤兒妹妹,那穿水紅色衣裙的姑娘是哪家小姐?”

燕瑤順著她的眼神看去,臉色古怪道:“那是廣平侯家的姑娘,也就是我舅母的娘家侄女。這姑娘傲著呢,幼筠姐姐你可得離她遠一點。”

蘇幼筠不解燕瑤為何要讓自己離那姑娘遠一點,但也直覺這姑娘不太好惹,此刻也不便多問,隻點了點頭,站回一旁陪著客人。

這些夫人小姐來前都隻覺得是賣燕夫人一個麵子過來捧個場,卻不料進了這鋪子深覺裡麵彆有洞天,各個流連忘返。一群人竟是待到午時才紛紛離去,走時自是買了不少東西。而那兩套秘色瓷的碗盞竟是都被那黃夫人以高價買走,走前還不忘囑咐若是再有這等上好瓷器定要叫人通知於她。

眾夫人走時,燕瑤特意悄悄留在了後頭,趁人不注意時從袖中拿出了一個小荷包塞到了蘇幼筠的手裡,耳語了一句:“我哥讓我帶給你的,說是祝賀你開業的。”

說罷,朝蘇幼筠眨了眨好看的杏眼,戴上冪籬,快跑兩步跟上了母親。

說了一上午的話,蘇寧筠隻覺口乾舌燥,端起桌上幾乎未怎麼動的茶水正欲猛灌了兩口卻被蘇幼筠奪下。

“這茶水都涼了怎好入口,去隔壁我們自個兒的屋子,我讓秋雲備好了茶水和午食,姐姐你快去歇一會兒吧。這裡有我處理就好。”蘇幼筠將蘇寧筠推搡出了屋子,又喚人過來將屋內重新清掃乾淨。

待人都出去後,她才從袖中拿出那個小荷包,打開一瞧竟是一個拇指大的黃金貔貅。貔貅做得栩栩如生,兩隻眼睛上嵌的是兩顆小小的黑瑪瑙。荷包裡還有一張字條,上麵寫著:八方來財入貔貅,財到腰包喜上眉。

看著這打趣的話語,蘇幼筠不禁“撲哧”一笑,有些嗔怪地嘟噥道:“我哪裡這麼愛財了,真將我當貔貅了。”嘴上雖帶著些嗔怪,但心裡還是甜滋滋的。

蘇幼筠將東西放回荷包,貼著心口小心收好,隨後也去了隔壁姐姐那邊一同用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