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景霖開始售賣起菜方子來。
在這個人生地不熟,沒有人脈資源,拿貨資源的外地,自己兜售吃食除了勞累外,拿貨渠道也是一大麻煩,是以景霖認為到底還是售賣菜方子省事兒。
作為從信息發達的後世人,哪怕景霖不是專業廚師,也不常做飯,但僅通過各種短視頻就能了解到各種吃食的做法。
例如餃子餡包子餡怎麼調味才能汁水充足、不發乾、滋味好;鹵汁除了鹽和醬油外,還要另外添加什麼才能香飄十裡,回味無窮等等,景霖通過短視頻就了解了個七七八八。
可能詳細的份量比重有差異,但隻要不是舌頭特彆靈敏之人,吃起來都是大差不差的。
就這樣,景霖通過兜售菜方子和幫助他們提升吃食味道,提高商品競爭力,薄利多銷,掙到了第一桶金。
兜售菜方子的同時,景霖還會給他們展望未來,告訴他們怎麼做生意才能做大做強,掙到錢後不要猶豫,能買房子買房子,能買鋪子買鋪子,千萬不要掙到錢了反而還去買工作上班等等等等,要是有人問真假,直接報出自己的住哪個區域,裡麵住的又都是什麼人,假借是聽他們分析的。
嘗到甜頭後,每個工作日景霖都會趁著孩子們都上學不在家,坐上巴士去附近城鎮如法炮製的掘金,繼而掙到第二桶金,第三桶金。
等景霖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將周邊城鎮都挨個跑遍,準備停下來乾點彆的時,景霖兜裡已然揣了萬把來塊,有了搞事業的初始資金。
轉悠一圈下來,景霖對深市的了解深了幾分,又開始跑那些攤販口裡認為村風不錯的農村,進行實地實地考察評估。
大棚蔬菜種植地有了方向後,景霖又去統計了那些村子附近城裡有多少個工廠學校單位;有多少個食堂;有多少自己做飯的人家抱怨供應的蔬菜不夠吃的……
花兩天時間將調研成果統籌起來,再寫成關於種植、售賣大棚蔬菜的計劃書,完了又寫了幾份合作協議書,景霖便揣著它們找上了先前打聽好的那幾家風評好且有錢的鄰居。
在景霖的三寸不爛之舌下,景霖成功的又拉到幾筆投資。
8月26日,國家允許個人經營自己的公司時,景霖的第一批大棚菜已然進入了各大食堂,簽了不少大單子,生意蒸蒸日上。
在80年這個檔口,可能在其他省份,其他城市這樣乾,景霖可能會被抓,然而,這裡是深市,是特區,是國家大力推廣的自由貿易區,景霖的作為隻要沒有人特意找茬,那就是合規的,是響應國家的號召,支持國家的政策,且還能帶動農村致富。
景霖選擇的合夥人有全是能住得起小洋房的人,不論是他們自身,還是他們的親友,能量都不可小覷,在他們的護航下,景霖的大棚蔬菜路雖遭遇了一些小小波折,但總體下來也能說得上是順風順水。
期間也不是沒有人合夥人看生意好,想要單乾,對此,景霖沒有阻攔,畢竟大棚菜這條路想要複刻還是挺簡單的,但想要將這條路走好走順,那就不是一般人能搞的定的了。
其他的且先不說,光是應付農村那些人的小心思就是一大難題;再來,景霖給底下人的那些個優厚待遇,沒點遠見卓識,廣闊心胸的人都不會舍得長期給;最後便就是對產品品控的把關了。
在景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時;還沒成長起來的巨人還在摸石頭過河。
等巨人終於成長起來時,大棚菜的運營模式已然席卷全國,趨於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