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吳(2 / 2)

【朱棣:看到了這裡,我倒是想要給這吳王投個“出謀劃策”,好好的開局卻走至此。】

【武曌:當局者迷,他此刻心隻在黃池了,怕是給了出謀劃策,他亦不會信的。再說,我們這直播不是隻針對西施來的嗎?吳王怕是故事中的陪襯,沒有權力享有這特權。】

吳王走後不久,越國便發告天下檄文,細數吳國十餘年的暴虐行徑,打著替天行道的名義開始伐吳。

憋了許久的越國,臥薪嘗膽多年的越王,帶著多年滿腔仇恨的越國兒郎,一路勢如破竹連破吳國多城。

眼看不敵,越人即將要攻至都城,吳將立即派人前往黃池報信。

遠在黃池的吳王,接到報信兵丁的消息還拒不相信,以為是晉人作怪騙他,想要先他歃血。

要知道歃血是會盟的最關鍵一環,而按照規矩,一般都是霸主為先,歃血第一人即為霸主。

吳王費儘心思豈能在此刻受此影響,然而在接連收到六次報信之後,吳王才相信真的不是晉人作怪。

“狗膽包天的越人,竟敢在寡人赴黃池之時,奪我疆土!待寡人回吳之時,定要滅那越國,斬殺勾踐小人!”

就當吳王與晉爭執不下誰第一位歃血,兩方已然開始以武力來爭奪時,吳國的第七位報信兵來到,帶來了一個噩耗。

越軍攻入都城,俘虜太子友及諸臣。

此刻吳王已一心要奪下霸主,未免消息泄漏影響爭霸,吳王怒殺七名傳信兵,隻一心與晉付諸武力。

【朱元璋:家國後院已失火,兒子都要被人殺了,還爭奪這虛名有何用?入魔了嗎?】

【崔道融:可惜當局者已迷,吳王已是一葉障目,後續之人事都需排在此刻這霸主之後。】

或許真的是氣數儘,儘管吳王儘了全力,然而歃血之事,最終還是遜與晉國。吳王最後也失去耐性無奈退讓,未能做第一位歃血的霸主。

黃池會盟失望而歸後,都城已失的吳王,因與晉國爭霸消耗甚多無力再戰,便與越求和。

越王與眾臣商量也欣然接受,非是不想一鼓作氣滅了吳國,而是觀吳國主力尚存,硬要打的話也是魚死網破。

如今已然占了吳國半壁江山,不若回去配合滅亡九術的實施,再尋良機。

越人從不缺耐性,終於在第五年上天再度給了機會,吳國遭受重大旱災。

越王趁此時機再度率軍大舉攻吳。

隨後吳軍不敵,退至都城被越人圍困都城三年,終是饑困不敵,吳國被滅,吳王夫差不願受辱自刎而亡。

吳越之爭前前後後曆經了35年,終於在這一次,隨著吳王夫差的自刎而終結,從此再無吳國,越國承接了吳國所有,一躍成為此間霸主。

而作為安插在吳國的探子細作等,也都隨著吳國的坍塌,陸續回到了越國。

西施等人也已被接至越國。

然而昔日姐妹還沒來及敘舊,就被分彆安置在了不同的彆苑。

正當眾人疑惑時,侍者隻說大王剛攻克吳都,不知是否有人叛變,須待處理完吳國事宜後,才能與眾位功臣詳談,之後再論功行賞。

即將榮耀歸鄉的喜悅打消了眾人的疑惑,眾人便安心在彆苑等越王的召見。

然而眾人等來的不是封賞之詔,而是鄭旦的死訊。

插入書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