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臘與羅馬時代的文獻中,東方存在著賽裡斯(Seres)之國的稱謂。
羅馬帝國的地理學家托勒密的巨著《地理學》裡便記載著馬其頓人梅斯前往賽裡斯首都塞拉城的旅程。
這段旅程在東方的賽裡斯國也留下了記錄:“永元十二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國遣使內附,賜其王金印紫綬”,留下這段記載的史書被稱為《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所謂的“塞拉”城指的是洛陽城,而作為國名的“賽裡斯”,則有兩個含義,即“絲綢”和“絲綢之國”。
絲綢與絲綿,長期是古代華國貴族階層的主流衣被麵料與保暖填充物,這種天然長纖維織造的織物柔軟細膩,透氣性強,又兼具良好的著色性與光澤質感。
絲綢織造產業曾經在東亞大地上廣泛存在,並多元發展:魯縞、齊紈、吳絹、越羅、蜀錦、楚練,各地的絲織品各具特色,不能窮舉。
直至明清之後,絲綢織造才逐步轉變為江南地區的特色名片,在煙雨迷蒙中蕩開傳導至今的層層漣漪。
“轉眼就要進入冬天,民國人過冬喜歡穿各種棉衣,惟有少數上流社會人士和明星愛穿皮草,往年在民國冬天,最常見的便是那種黑色或藍色棉布內充棉花的棉襖棉褲,一些愛美女士則喜歡穿棉旗袍。”葉洛說起紡織業的情況,滔滔不絕,讓徐誌摩和在場的一群人頗為驚詫。
“原來阿洛你早就下足了功夫,難怪每一單生意都能做得如此完美。”徐誌摩感慨萬千,點頭道,“是啊,民國的棉衣棉被棉褲市場極大,之前因外國紡織廠尤其是日本紡織廠入侵,我們的國貨難以為繼,這才漸漸沒落。”
民國的紡織業十分依賴出口,是前清和北洋時期國家的支柱產業,奈何列強入侵後,他們第一個做的事便是要求民國打開國門,讓他們的文化、商業無條件入侵,占據天時地利人和,把國貨全部擠兌死了。
轉眼間,辛亥革命已過去一十一年,剛鬨革命那會兒,葉洛才十三歲,正在考慮怎麼從經瑞山手裡賺自己的第一桶金,最後把目標定在了新世界遊樂場上,於1920年協助經瑞山成功開幕新世界,並分到了股份和大量現金,還和經瑞山拜了把子,一時間成為上海灘的逸聞。
那時跟著鬨革命最凶的便是一群江浙華商,他們的主營產業大多為紡織、酒店、餐飲、娛樂等,全被租界洋人給壟斷了。
靠著紡織業起家的盛家、榮氏也因紡織業而沒落,漸漸退出曆史大舞台。
如今關稅自主協議簽訂,讓這些商人又看到了希望。
“談不上研究,但這些最基本的知識總該知曉。”葉洛笑了笑,“等過了這個周末,我就要動身去找盛家和榮氏他們談一談了。”
“看來這事你已經想好了。”徐誌摩看他表情,就知道葉洛有了想法,而往往他有這種舉措時,上海灘的商界總要掀起一陣腥風血雨。
“是,我已經讓人去準備在郊外籌建一個葉氏紡織公司,連老板的人選都定好了。”葉洛朝他眨了眨眼睛,“你和小曼若有意,屆時等我談完,直接入股就成。”
“那太好了,你知道我根本不懂商業,這次厚著臉皮來就是為了蹭一蹭你二少爺的飯吃哈哈。”徐誌摩懸著的心定了些,笑容在臉上綻放。
葉洛瞥了眼其他人,隨後對他說道:“誌摩,前些日子小曼和唐瑛她們的矛盾你知道嗎?”
“呃知道一些。”徐誌摩無比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