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歌人在思考和交流,但是唱歌的邊浪卻沒有停下:“那夜夜不停有嬰兒啼哭,為未知的前生作伴,那早謝的花開在泥土下麵,等瀟瀟的雨灑滿天……每一次你仰起慌張的臉,看雲起雲落變遷,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等不到白首……”
邊浪的聲音仿佛隨著鋼琴音的流動在訴說,或是鍍銀琴弦的震動在低語。
而就在這個時候,他放下了手中的木吉他,跳下高腳凳站直了身子胸聲全開,甩頭的瞬間人聲蓋過了僅剩的鋼琴伴奏:“還是走吧甩一甩頭,在這夜涼如水的路口,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風裡麵你,還在懷念……”
這句歌詞的出現,讓整個實驗劇場內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若說之前的部分,是在用臆想的畫麵感一口口填充著情緒的氣球,那現在這段寫實的畫麵感,就是那吹爆氣球前的最後一口氣。
緊接著,身後六位合聲的聲音和邊浪那渾厚無比的胸聲齊齊開唱:
“那一片白衣飄飄的年代……那白衣飄飄的年代……那白衣飄飄的年代……哎唉……那白衣飄飄的年代……”
音樂和歌聲驟停,所有人心中那情緒的氣球瞬間爆炸!
“那白衣飄飄的年代!”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解讀和代入。
新入學的新生對此的理解,是生活即將展開的一幅新畫卷,畫卷中全是對美好純真的校園生活的憧憬和想象。
已身在其中的學子,則是在反思:“為何我的校園生活中,沒有那一抹白衣飄飄的出現?”
而即將離開校園的那一部分,更多的是留戀了,或許有懊悔和失望,亦如那句“哎唉”一般輕歎,輕歎這段時光走得太快,還沒來得及看清雲起雲落變遷,就感受到了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的無奈。
至於那些從80年代過來的教職工們,那就是追憶和緬懷了,優美的歌詞把“騷柔”二字給體現得淋漓儘致。亦如一首時代的悼亡曲,吊念那個崇尚知識分子的詩化年代……
一秒的停頓之後,邊浪的琴聲和歌聲再起,依舊是不變的主歌,但再聽時,聽歌人的心境和理解就變了。
這種假托一個女子,將所有的情思都傾注在一個女子身上的寫作手法亦是古詩的技法之一,用文化人特有的矯情勁,把原本一個簡單的畫麵給寫出了讓你瞠目結舌的畫麵感。
已經多年沒有正兒八經寫過文學性作品的校長,決定在今天之後,就以這首歌的解讀為開始,重拾自己的對文學的初心。
而董佑邊此刻就開始後悔了,她後悔拒絕了邊浪合唱的那個邀約。
拋開那些她還拿捏不到的情緒不說,就光說是聲音的呈現這一點,滾石音樂節就算上再好的音響設備,她找再牛的合聲。室外的效果終究比不上實驗劇場,這套Martin Audio TORUS恒定曲率擴聲係統,能給聽眾帶來的極致人聲體驗。
就是現在,她隻感覺邊浪那一句:“那白衣飄飄的年代……哎唉……”仿佛還在耳邊縈繞不散。
再加上邊浪身後那一對舞者的傾情演繹,更是將整個舞台的質感給提升到了藝術的高度,她覺得這段演出不僅僅一首歌那麼簡單了,它終將會成為民謠曆史上一座不可磨滅的豐碑。
而且立在那,不管被歲月的風沙侵蝕多少年都依舊能堅挺的那種。
作為一個民謠音樂人,她也想成為這個豐碑的締造者之一,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僅僅在台下作為一個見證者。
再回神時,邊浪已經再次放下木吉他,從麥架上取下了麥克風,仰頭用他那渾厚的胸聲忘情一抒:“還是走吧甩一甩頭,在這夜涼如水的路口……”
驟然起調的胸聲帶著混響在實驗劇場的上空盤旋,點破了所有人心底的最後一道防線。
“那唱歌的少年,已不在風裡麵,你,還在懷念……”
看著台上這個唱歌的準中年,董佑邊想到了自己或許曾經也是個風中唱歌的少年,亦如此刻邊浪這樣在台上意氣風發,可是現在這個少年不見了,也找不回來了,唯有懷念……
這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念想,在場每一個人都懷念起心中那個少年。
那少年或許並沒有站在風中唱歌,或許是在雨中哭嚎,或許是在陽光下奔跑,但這都是獨屬於他們心中那個獨有的少年,那個再也找不回來,卻依舊懷念的少年!
老羅擦著那並不多的濁淚,看著台上的邊浪帶著身後的合聲一起唱出最後一段:“那一片白衣飄飄的年代……那白衣飄飄的年代……那白衣飄飄的年代……那白衣飄飄的年代……那白衣飄飄的年代……那白衣飄飄的年代……那白衣飄飄的年代……哎唉……那白衣飄飄的年代……”
最後的收尾邊浪故意把聲音壓低,和鋼琴聲同時消弭在實驗劇場的空氣中。
所有人似乎就跟約好了一樣,沒有任何的掌聲和歡呼聲傳出,隻有呼吸和抽噎聲似乎在為這首歌譜下一段獨一無二的尾奏。
看著台上在情緒中沒有緩過來的邊浪,所有人都以為是緬懷的力量在支持著他創作並演繹出了這一樣一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