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意見單(1 / 2)

何雨柱最後知道這件事的時候,也是一臉懵逼,尤其是馬華和他說的時候,他甚至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但事實就是這樣。

這下何雨柱也不能走了,對著馬華直接道

“你去二食堂把【意見單】給我拿過來,我看一下。”

馬華立刻跑了出去,何雨柱脫下外套,今天看來不能早走了。

這件事現在看來鬨得還挺大的,工人們雖然就是投訴,但也確實說明了二食堂,甚至是許大茂管理下的食堂,問題還是很嚴重的。

何雨柱在想,難道現在就要動手段把許大茂弄下去嗎?可是現在動手的話,他沒什麼把握。

要是沒有確切證據,即便是楊廠長他也不能隨便拿掉一個副主任。

這就是鐵飯碗的厲害之處。

更何況,現在楊廠長在廠子也裡不能說是隻手遮天,還有李主任一直和他作對。何雨柱相信,楊廠長要是真強行推動這件事,李主任一定不會同意的,到時候說不定會讓中立的人也下場,那就得不償失了。

畢竟現在沒有許大茂的把柄,還是不好隨便動手的。

何雨柱想了好幾種偏門,但都發現有些小打小鬨,能惡心一下許大茂,但是做不到一擊致命。

既然不能一擊致命,那就不能輕易動手,免得打草驚蛇。

“師父,東西來了。”

馬華拿著三個厚本子進來,氣喘籲籲地放到何雨柱桌子上,何雨柱又道

“這樣,你去把一食堂和三食堂的【意見單】也拿來,我都看一下。”

馬華是個苦命狗,聽到師父的安排後也隻好掉頭出去。

何雨柱把【意見單】拿過來,謔,寫了不少啊。

最上麵的一本上麵寫著【意見單——四食堂】,看來是第四食堂的。何雨柱打開看了下,前麵的還很正常,就是日常抱怨,菜裡麵沒什麼油水,每天都是老三樣之類的。

之前抱怨打菜師傅抖勺,菜的分量少的情況改善了很多,自從何雨柱下死命令後,現在工人們很少會抱怨菜不夠吃,當然,也有個彆人會抱怨,但這都是人之常情。

有的人吃的多,有的人吃的少,每個人肚量都不一樣,總會有照顧不到的情況發生,很正常。

何雨柱快速地翻頁,十幾頁過後,終於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東西。

【為什麼一樣是食堂,相同的菜,你們就一點,剩下的難道都被你們吃了?】

【這麼點東西,你好意思問我要飯票?】

【你們的菜都被錢進吃了?】

【難吃,沒有之一。】

【就衝錢進,我高低給你們一個差評。】

…………

之後的話也都大差不差的,就是抨擊二食堂飯菜難吃,每次打到的菜少的可憐,幾口沒吃菜就沒了,剩下的就是罵錢進的,何雨柱也都是潦草地看看,沒仔細看。

“師父,呼……都拿來了。”

馬華又氣喘籲籲地進來,何雨柱合上本子,招呼道

“行,我拿回家裡看,你也快回家吧。”

華應了一聲,苦哈哈地轉身離開。

何雨柱把五個本子摞到一起,夾在胳膊底下,走人。

今天他又騎車了,因為天氣不是很冷。

回到四合院,前院又聚集著一大片兒的人,何雨柱聽著又是再聊下午軋鋼廠的事,他好幾次都在心裡感慨,四合院真是一個小軋鋼廠啊。

院裡人上了一天的班就算了,下班回家說的還是廠子裡的事。

不過這也很正常,娛樂活動太少了,回家後什麼都沒,要是不和鄰居聊聊天,估計我國的人口就要又激增了。

三大爺每天雷打不動地阻攔何雨柱,何雨柱也已經習慣了,自動就停下腳步,等三大爺問話。

三大爺似乎覺得何雨柱不反抗一下,他有些不儘興,意興闌珊地問道

“柱子,你給我說說,錢進到底有沒有犯其他的事?”

廠裡通報的錢進是因為占廠裡工人的便宜,利用職務之便進行謀私,這其實總結的也都對,但再詳細的廠裡就沒有明說,工人們也不知道。但就算是這兩條罪名,工人們還是挺恨他的。

口誅筆伐說不上,但嘴上罵他是孫子的不計其數。

何雨柱擺手道

“就這些了,我也不是很清楚,是保衛科那邊審問的,而且二食堂也不歸我管,我手伸不進去,沒什麼辦法。”

何雨柱這麼一說周圍的人就知道了,這件事何雨柱壓根就不知道,或者說是知道了也沒法管,所以才成了這個樣子。

院裡倒是沒人同何雨柱講什麼改善二食堂之類的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院裡軋鋼廠的工人幾乎都在一車間,而距離一車間最近的第五食堂。外加上第五食堂的飯菜又最香,那腦子不好的才會舍本逐末呢。

“這樣啊……”三大爺摸著下巴,若有所思。

“三大爺,各位,那你們繼續聊,我就先回去了啊。”

何雨柱推著自行車,揮手告彆大家。進到中院,他就看到棒梗和賈張氏兩個人一個抱著大掃帚,一個抱著小掃帚,垂頭喪氣地在那掃院子呢。

上次一大爺和何雨柱談過話後,也不知道是怎麼了,決心要讓棒梗改造,每天一下班回來就到賈家督促棒梗開始乾活,自己則在一旁監督。果然,視線一轉,就看到了背著手站在一邊的一大爺。

何雨柱揮手打了招呼後,徑直回了屋。

一開始棒梗還想著讓兩個妹妹幫他乾活,但被一大爺製止了,真是有吃的想不到妹妹,有罪就知道自己有妹妹了。

活該。

對於棒梗的遭遇,何雨柱沒有當場嘲諷已經算是一個中年人的豁達,不稀得和小屁孩計較。

把自行車放到偏屋,何雨柱拿著本子進了屋,楊雪很自然地幫何雨柱把衣服掛了起來,這是兩人養成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