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太玄經(1 / 2)

道祖是克蘇魯 板斧戰士 7496 字 10個月前

李凡在天龍山外,靜待日落,一幅氣定神閒,成竹在胸的高人模樣。

如今得了血衣劍傳,已經是義妹師妹迷妹三妹加成的李無垢,當然是全聽憑他吩咐,前去安排破解死生之門的布置不提。

且說現在李凡的心裡,其實遠沒有他表麵上這麼篤定,現在神庭內景之中,窮奇道子正對著《大衍玄圖》和《太玄經》抓耳撓腮,冥思苦想,苦心參悟。

哪怕以李凡的悟性和如今的見識,他也不得不老實說一句,《太玄經》確實是一本神功,太難了,他都有點搞不定……

不錯,得了這種神功,李凡當然要看一眼的了,他原本以為這也是那種圖文並茂,或者什麼根據筆畫順序,進行經脈修行的功法來著,考慮到死門道的尿性,說不定還是小人書,但其實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太玄經》通篇,都是天書那樣玄而又玄的文字,什麼‘馴乎玄渾行無窮正象天陰陽以一陽乘一統萬物資形’。什麼‘盛哉日乎炳明離章五色淳光夜則測陰晝則測陽’標點符號都沒的還全是古文,簡直要命……

而《大衍玄圖》也是一圈圈一團團一幅幅的鬼畫符,有點像是羅盤平麵,但又不完全是,根本看不明白是個什麼意思。

所以李凡拿到《太玄經》以後,一時間也看不明白,就隻能交給窮奇道子先讀著參悟一下。。自己出神應付外頭的事。

老實說,功法第一眼參不透這種情況,李凡也是第一次,不過李凡覺得應該不是他的問題,是這功法有問題。

其實李凡在摸骨摸到法定資質極佳的時候,想到他自稱悟性還不夠參修太玄,就已經隱隱有些懷疑了。剛才又去親手確認了那三個光屁股和尚的資質,居然也都是上品資質的玄門級人才時。李凡就明白了,太玄道從上古宗門,墮落成死門魔道,一個無法忽略的關鍵因素了。

功法太難,正道難求,隻能走偏門了。

甚至可以再直白一點說,《太玄經》根本就不是這個時代可以修行的法門。

按照李凡的估計,起碼他所在的這個太極界,是並沒有所謂‘越古老的修行之法就越牛逼’這麼一說的。從仙宮到玄門,從《北辰炁劍真訣殘本》到《普通真氣化劍指南》,明顯可以看到煉氣之法的升級演化,隻有最合適的,沒有最完美的。

玄門那麼多聰明人,勾心鬥角都是閒暇時候的嬉戲放鬆,而人正經工作就是修仙。那自然是早就已經把太極仙道演化到了極境。假若《太玄經》真的還順應天時,完美無缺,他們大概也不至於舍近求遠,去建什麼九大玄門,全都去拜太玄道不就是了。

所以李凡的一種推測,就是在上古的某個時代,也發生了好似今天虛月當空一般,劇烈的環境變化。於是太玄道這些上古宗門,就和如今玄門似的,功法不再符合天時,不適應於新的環境,於是逐漸遭到淘汰。而當時的玄門則應勢而起,成為主流正道了。

這種推理也是有依據的,因為有個同時期的標尺可以參照,就是仙宮。

仙宮從仙尊的時代綿延至今,從當初的橫掃八荒,製霸**,一統天下,到如今被玄門搓成扁的圓的各種蹂躪痛打,固然有玄門崛起的原因在,但仙宮從古至今都是血脈嫡係傳承,說一代不如一代也不至於,論資源也不可能缺,而修行功法其實也沒有怎麼變化,這就能直觀看得出,是同樣的功法,在不同的時代,威力效用有明顯的不同。

而現在,是不是又隨著虛月當空,氣數重新開始變化,蓬萊和神教也察覺到了玄門失了天道,又都開始回頭研究古法了呢?

基於這種理論,李凡拿出從蓬萊所得的《靈樞》和鬥部功法,同樣是古代典籍,開始截取其中有類似的詞彙和理論,先對照《大衍玄圖》進行推演,再參考《太玄經》進行翻譯,逐漸有了一個基礎的認識。

某種意義上說,這《太玄經》與其說是功法,不如說是半部總綱,半部算經,而且是與玄門完全不同體係的算經,以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讚,對應玄門算學基礎的兩儀、四象、八卦、六十四重卦、三百八十四爻。

而大慧傳給他的《大衍玄圖》,正是密碼翻譯本,把太玄經的推演體係,與羅經八卦方位相互轉化的推演圖。

《太玄經》要一邊算一邊修,根據天地,生死,陰陽,禍福,動靜,寒暑,因革的對應關係和辯證統一,不斷動態推演天道氣數的變化,不斷尋找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的修行之法。因此《太玄經》提供的,是尋道的算法,是總綱,是指引,而不是某條修行之道的現成修煉之法。

因此,假若要強行修煉《太玄經》,就要先根據《大衍玄圖》把天地八卦風水之位轉換到太玄體係下,然後根據《太玄經》進行推演,然後再把結果用《大衍玄圖》翻譯出來,這樣才知道這個時間這個地點,太玄的正確修行之法是如何的。

如果期間有任何一點失誤差錯,那自然整個流程全部白搭,而且還不能算得太慢了,太慢了一旦周圍的天地氣數發生了變化,整個太玄修行體係也會發生動態的變化,那之前算出來的功法又是全做了無用功,又得重新推演!

這麼看著雖然巨坑無比,但按照李凡之前天地自然氣數變化的推斷,假如《太玄經》誕生也是順應天時的,那麼可能太玄經誕生的時代,自然幻境中的氣數變化,就是如此的極端劇烈莫測,因為天道過於混沌不明,修行士才不得不針對氣數變化,隨時改變修行之法,以適應當時的環境。

因此當太極天道逐漸穩定了,仙道大興了,也就不再需要依靠《太玄經》全程演算,可以基於玄門推導出的成套體係,開始直接帶入模板,追求快速高效率的修行了。

當然,這全是李凡初步的理論,但李凡根據那幾個和尚的情況,也可以佐證自己的一些觀點。

比如那幾個和尚,體內都是陰陽之氣,在古法和一些外道中,這種情況就很常見,比如釋家密宗,桓家的雙修法和《靈樞》係列中,都有類似的陰陽之氣鍛煉法門。而仙宮的古代鬥部,還有青陽門那個老魔,雖然不是陰陽之氣,但明顯也都是煉體,可見古法開發修士自身潛能的傾向是比較明顯的。

但玄門就幾乎從來不修陰陽的,玄門體係裡九氣是不含陰陽的,太陰是月之魄,太陽是日之精,都是九天星力,純化自然,大部分時候是借用太極仙道自然之力,很少單純依靠人的潛能。

而這死門道和尚們的陰陽之氣,又同當初阿茂那個陰陽有所區彆,他們是不搞雙修互助,共同進步那一套的,是完完全全,徹頭徹尾得采補,而且是陰陽化生,把其他人的生機,采補過來,以高深法門,完完全全轉化為自身的生命力。要不然以正常修士的道體水平,根本撐不住李凡三拳兩腳暴揍,轉頭又能迅速恢複的。

不止是法定這幾人,當初那個天台山法寂也能硬頂著羅教天書不死,恐怕之前他飛劍斬了三四下才斬掉那個元嬰,也是天龍山死門道的法印,那這一宗修士血條之厚,生命力之強也是可見一斑了。與蓬萊那群嗑藥的相比也不遑多讓了。

所以如果李凡估計得不錯,這些太玄道的門人,應該是參不透完整的《太玄經》,也沒有那種心力算力,進行完整的推演,所以專門集中精力,優先推算演化其中的一角,也即個人的陰陽,推演生死的變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