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桑寧與迷之女人的會晤(2 / 2)

喬桑寧將文件從u盤拷到了電腦上,開始了今天的分享。

“之前鄭委員希望我能幫忙想想,如何在淡季也能獲得穩定的遊客量。我思之再三,有了今天的分享。”

ppt翻到第一頁,標題大字:寺院遊之新現象。

“過去去寺廟,都是大叔大媽,或者為子女求學業,或者為家人保健康。可現在,情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鄭委員插話,“變化大大的,現在拜佛的,都是年輕人。”

“某乎上有調研,為什麼年輕人熱衷於祈願拜佛呢?答案五花八門。”

ppt上列出了很多答案。

A說:無所謂靈不靈,拜了也沒有壞處。

B說:要是能靠爹,誰願意靠佛?

C說:年輕人擰巴地活著,一半內卷,一半內耗。生活的失重感不斷加重。行走在這個湍急的時代洪流裡,總要試圖抓住些什麼。

D說:把焦慮留在寺院,討得一個上上簽,大概是這個時代唯一的確定性了。

喬桑寧的語速不緊不慢,說話的時候溫柔,而眼眶紅紅。

這是三哥給予她的啟迪,但現在,她睜眼不見他。

容岸一瞬不瞬得凝視著她。那樣的桑桑,仿佛有一種魔力,讓人移不開眼。

喬桑寧摁著播放鍵,“畢業即失業,房子斷供,考研考編成為救命稻草,都是這一屆年輕人背負的。他們的需求,就是我們的機會點。銀柘寺的出路,在於將年輕人的需求細分化,給出不同的祈願答案。比如健康、平安,賽博接好運。”

當喬桑寧侃侃而談的時候,會議室外走進來一個中年婦女。看起來四十多歲,生得溫婉大氣,一派大家氣質。

慈濟大師想站起,與她打招呼,她伸手做了個“下壓”的動作,而後站著認真聽講。

反觀慈濟大師,竟然很尷尬。

“除了做足祈願文化,餐飲上也可多花些心思,比如文創咖啡,反內卷、反內耗、反焦慮,名字也可做些文章。”

婦女看到這裡,緊鎖的眉頭微微舒展了兩分。

慈濟大師讚歎不已。

“喬施主,想不到短短時間內,你給出了一個如此漂亮的答卷。我想銀柘寺的管委會,大概都無比期望,吸納你進來了,也可以談談鄉土。”

喬桑寧卻沒有接受這個提議。

“我隻是普通遊客,並未想過進入管委會。如果大師覺得我的方法論可接受,有亮點,今天借我一間禪房祈願可好?”

慈濟大師說沒問題。“喬施主,你是我們銀柘寺的指路人,將會一直獲得銀柘寺的友誼。”

“我隻是忠實轉述了一個人的觀點。”

提到這個人,喬桑寧又想起那一夜,耳朵根都紅了。

打坐禪修時,那位夫人請求進來。

“不知道該怎麼稱呼您呢?”

優雅高貴的女人說:“我叫陸……我叫瓊華,你可以叫我阿姨,我也是來為家人祈福的。不如一起祈願?”

喬桑寧收獲了一份忘年交友誼。

整個過程持續了一天。

當祈願結束,喬桑寧送夫人下山,在山下看到了紅旗L9,陷入了迷之沉默。

這輛車,她分明坐過。

這種車,有錢也很難買到。

這個女人是誰呢?

這時車廂又走出一位“司機”,喬桑寧看著眼熟的陸梟,管女人叫“姑姑”。

她終於明白了,這個女人是誰。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