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福山戰後論功(三)(1 / 2)

第41章 福山戰後論功(三)

“荒唐!簡直就是黑白顛倒!來人,去把本兵請來”崇禎皇帝朱由檢大怒,把正在看的奏折往地上一扔。

時任皇極殿值班太監王之心迅速應聲,趕緊下去吩咐命令,再返身跪在地上,把掉落地麵的兩個奏折撿起來,重新一折一折給折好,放在案幾上。

三日前,由於熊明遇的禦前奏對令朱由檢非常厭惡,朱由檢覺得像沈棨那種吃裡扒外,通敵賣國的人就不應該活著,能隻殺他一人,而沒有株連九族已經是法外開恩了。

可是熊明遇還偏偏強行為沈棨說話,還想留沈棨一命,這就犯了朱由檢的忌諱了。朱由檢當場把熊明遇罷免,讓他滾回老家。熊明遇顫抖著下跪,最後一次朝拜他的天子,仿佛一下老了十歲,然後晃悠悠的退下。

朱由檢隨後經過詢問,周延儒推薦了好幾個人,朱由檢都感覺不滿意。後來溫體仁推薦了張鳳翼,這也是崇禎朝十四位兵部尚書中的第八位兵部尚書,也是其中任職最長的一個,崇禎皇帝朱由檢同意了。

張鳳翼新官上任三把火,乾勁十足,不一會,就跑過來了。累的滿頭大汗,氣喘籲籲。

朱由檢很滿意“如果每名官員都能如本兵這樣,把旨意當做最重要的事情來做,這天下早就太平了。”

張鳳翼趕緊拜見道“臣拜見陛下,臣不過是本職工作,陛下謬讚了。”

“張愛卿不必多禮。讓你過來,是讓你看看這兩個奏章,一封是巡按王道純的奏折,他在奏折中說,福山大捷殲滅叛軍近三千人,吳安邦等人都逃到寧海了,是朱國梓那個貢生指揮李仁全、王倓和王來承等人帶領全城百姓防守,還差點守不住。關鍵時候,反而依靠一個年僅11歲的張鹿安手刃叛軍耿部大將吳進興,論功為第一。看起來著實荒唐;一封是登萊總兵官吳安邦向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的奏報抄送奏折,裡麵說的是福山大捷都是高起潛和李鳴環所謀劃,他來具體執行的,預先埋伏在福山的李仁全和王倓等部也是他安排的,吳進興是在眾多官軍圍攻之下,受了重傷,才被11歲的張鹿安給摘了桃子。即使如此,他們也沒有因此埋沒一個小孩子的戰功。本兵是否看過?覺得如何?”

張鳳翼答道“微臣已經閱讀過吳安邦總兵的奏折,未曾見到過王巡按的奏章”。

朱由檢於是說道“給他看”。

張鳳翼趕緊雙手接過王之心遞過來的兩份奏折,看了日期,又繼續仔細閱讀了起來,看完之後,想了一下組織了語言稱道“不知道錦衣衛核查結果如何?”

“確實有福山大捷一事,但是具體詳細經過無從探查。本兵但說無妨”

張鳳翼其實從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語氣中已經聽出來了,皇帝更加偏向於吳安邦,畢竟那聽上去可能性更大一點。

可是如此的話,王道純就難以避免一個欺君之罪。張鳳翼也不敢擅自評論,隻得說道“微臣思來想去,真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王巡按和吳總兵的奏章裡有很多地方都是不一樣和互相矛盾的,但是他們的奏章裡都提到了兩個人,寧海衛指揮使李仁全和指揮僉事王倓,兩個人的功勞是鐵定的,是受到各方認可的。微臣因此建議,派遣能員乾吏去一趟登萊,詳細核查一下,如果確實為真,而且確定好真實情況,那就趕緊廣而告之,讓全天下都知曉,也好激勵前方將士,鼓舞士氣。”

“嗯,張愛卿果然是老誠謀國之言。就按你的意思辦,著錦衣衛迅速派乾員去調查李仁全和王倓的說法,調查結果出來後及時上報。”

青州官衙高起潛下榻處

一名錦衣衛千戶卑微討好的看著高起潛。

高起潛微笑道“多謝千戶的美意,咱家心裡有數的,千戶遠來鞍馬勞苦,先去休息兩天,兩天後,咱家會告訴你該怎麼辦事的。小田子,把咱家那自己買的登萊特產讓千戶大人品嘗一下。”

小田子公公端來了一個鐵盒,該千戶雙手接過,非常沉,打開一看,全是小黃魚。趕緊蓋上,忙不迭的跪下稱謝道“多謝高公公賞賜。”

高起潛趕緊雙手把人扶起道“咱們是同僚,你沒有必要對咱家行此大禮。有道是,有錢大家賺。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千戶大人,你說可是這個道理?”

錦衣衛千戶趕緊點頭認同。

高起潛道“小田子,帶千戶大人下去休息”小田子於是把錦衣衛千戶送到門口,千戶趕緊讓留步,然後自行離開了。

小田子看到錦衣衛千戶離開,又回到了高起潛的身旁。

高起潛笑道“看來聖上還是有所懷疑嘛。宮裡來人說熊明遇那個老匹夫罷職回鄉了,吳安邦可是他大力舉薦的人呐,恨屋及烏,咱們不能再幫吳總兵了,免得受到牽連。但是也不能比之前題報差的太離譜,否則咱家在萬歲心裡就要掉價了”

小田子道“那麼該如何回複吳總兵的手下?”

“這次他犯的錯太大了,遮蓋不住的,但是咱家可以保證他的身家性命,職位嘛,恐怕要讓賢了”。

“小的明白怎麼做了”小田子說完就退下了。

這位皇帝親軍錦衣衛千戶連福山都沒有去過,直接在高起潛這裡玩了幾天,帶著高起潛的旨意就回京複命了。朱由檢懷疑一切,但是崇禎四年以後唯獨對太監信賴有加。現在又加上錦衣衛的側麵調查,那麼一切都應該是清楚的。

於是乎,崇禎五年七月,內廷加蓋內閣署名後,連發三篇聖旨,一篇是前登萊官員處理聖旨,以便於警醒後人;一篇是關於原宣府巡撫沈棨縱敵資敵案的聖旨;一篇是對於東線戰場的獎懲。關於東線戰場的聖旨是派人送到寧海的,而另外兩篇聖旨則是當眾發布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國朝養士三百載,原望能同心協力,共度時艱。然原登萊巡撫孫元化、副總兵張燾玩寇自重,管束不力,致山東、登萊多地生靈塗炭,百事舉哀……實屬罪大惡極,罪孽深重,罪魁禍首,影響極其惡劣,今判處棄市,明日午時三刻西市棄市;

原山東巡撫餘大成,庸弱無能,致使叛軍勢大,雖後來誠心平叛,然事與願違,毫無作為,故判處奪職流放高雷為民;

原登萊參議宋光蘭、監軍王征玩忽職守,奪職,流放甘肅都司戍邊;

原登州知府吳惟成庸碌無為,罷職棄用,還家自醒;原蓬萊知縣秦世英、原登州府海防同知賈名傑負有連帶責任,故罷職為民。

懲前毖後,懲惡揚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宣府巡撫沈棨不思國恩,有違聖意。明明以國號下與逆奴並列並誓,又給之金帛等物,尚敢修飾,損威辱國,專擅欺君。今經有司會審,著立刻將沈棨押赴宣府斬首示眾,傳示九邊,以儆效尤!欽此”。

崇禎五年七月二十四:

天氣越來越反常了,冬季凍得人發蒙,夏天又熱的要死。

一排囚車緩緩從天牢駛出,駛向那人聲鼎沸的西市。

路過一處岔路口,關押沈棨的囚車從車隊中駛出,拐向西北方向。沈棨強硬著扭頭看向了孫元化,露出了一絲慘笑,孫元化看了一眼,不知道是汗水也好,淚水也罷,反正也沒有什麼意義了。

道路兩邊站滿了維持秩序的兵丁和衙役,在道路兩邊扔東西砸犯人,那是嚴厲禁止的,因為如果砸出好歹來,到時候監斬官無法辨認,無法驗明正身就不好辦了。

可是兩邊的民眾那是個個怒目而視,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民眾們上一次如此憎恨一個人還是三年前對袁崇煥,袁崇煥當初被淩遲處死。民眾紛紛上前搶食其肉,塞嘴就吃,頃刻間,隻剩一顆人頭和一堆白骨。

而如今自己也當步其後塵,孫元化腦袋一片空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