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功心法的推演難點,在於不引入超凡要素下,隻在人身範疇,根本不可能擁有神異之效。
但南奕突然悟了。
沒必要一定局限於人身範疇。
既然人身是有著極限的,那該引入超凡要素時,就果斷引入。
修行功法是因接引源炁,既得神異,亦藏詭異,方有七魔十災之憂。
南奕希望內功心法不受七魔十災影響,就不能直接接引源炁,須中轉一手——
比如,以自身天賦神通之力為引。
新覺醒的天賦神通,南奕取名為「天子劍」,乃聚眾之力。
但這是指順用天賦神通。
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南奕決定逆用天賦神通,主動將自身天賦神通之力分出去,作為內功心法的種子,讓江湖武夫得以修煉內功心法。
考慮到自己筆名為「奕名」,南奕便將這門內功心法取名為《奕經》。
正巧,金老爺子大部分武功出自《易經》。
南奕也想來個天下武功出《奕經》。
他有了思路,很快便成功逆運「天子劍」,分出一絲天賦神通之力作為武種。
然後,武種沿經脈遊走,便可以融會血氣與水穀之精,進而衍化內力,不斷壯大。
至此,內功心法《奕經》,便算是推演完成。
但修煉《奕經》,須有武種才行。
要想讓《奕經》傳播擴散開,就須讓武種也能自發流傳開。
南奕繼續完善功法,讓修煉《奕經》之武者,亦可將自身內力渡給他人,為他人種下武種。
而後,因為武種本質是「天子劍」,乃聚眾之力。
武者若為他人種下武種,如此二代、三代擴散開,亦可享二代、三代之加持。
當然,這取決於南奕是否要獨占加持。
他思慮再三,若日後有意衍化教派,武者職位晉升須留有餘地,當下便於聚眾加持之力,進行一九分配。
每位武者加持之力,南奕隻取九成,剩下一成,則順著傳承關係再行分配。
每位武者,若得加持之力,皆自留九成,隻以剩餘一成,往上供給。
如此,武者傳承,枝分葉散,可流至於百姓萬姓也。
但南奕以手撫額,於推演完《奕經》功法及傳承模式後,陷入沉思。
這玩意,感覺好像傳銷啊……
雖說並不需要付出什麼,隻要新人入夥,並相信內功心法之存在,便可令上線各代武者分得加持之力,是曰共贏。
若真要說道,此等傳承之形式,南奕願稱之為傳武。
在他看來,如以《奕經》傳武布武,實乃香火神道之異化。
而香火神道者,既曰神道,便令南奕不由聯想到一詞:教派。
他若是不加限製,輕易傳開《奕經》,或許有朝一日,便會被官府冠以“奕武教”之名,斥為魔教。
當然,不傷財不殃民,應不至於輕易被斥為魔教。
隻是南奕卻聯想甚多。
「天子劍」之覺醒,當是其文抄武俠小說之過。因內功之說異於此世武道,又煞有其事,引得不少人心向往之、信之甚篤,兼或有其它機緣,方得覺醒。
可這類行徑,並不稀罕。修士之中,開辟學說者,亦不少見。
換言之,得類似神通者,恐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