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總督馬衛東,堅持抗敵!痛斥楊之主和!此乃臣之本分!是謀國之言!自古以來奸臣在內,有再好的再忠心臣子也無所施展!再好的武將也最終隻能死於奸臣之手!”崇明皇帝讀到此處,心中的怒火如同被點燃的烽火,越燒越旺。他重重地將奏章摔在地上,紙張瞬間皺成一團,散落在禦書房的地板上。這一下,嚇得禦書房裡的太監宮女們紛紛跪倒在地,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太不像話!竟是肆口詆毀!”崇明皇帝在屋裡來回踱步,憤怒地自問:“誰是忠臣?誰是奸臣?這不是在說忠奸不分嗎?真是氣死朕了!”他的聲音在禦書房內回蕩,如同狂風暴雨,充滿了不滿與憤懣。
崇明皇帝感到無比的氣憤,這奏章中的言論無疑是在指責他是個昏君。他知道,即使現在的形勢嚴峻,他依然不認為這是自己的過錯。他自詡一直以來勤勤懇懇,比自己的祖輩每一位皇帝都要勤勞。在他看來,現在的困境隻是時勢所迫,那些天災人禍,他又怎能完全阻擋?而現在,這些臣子們卻將國家的不幸歸咎於他的用人不當,認為他重用奸臣。如果楊晨還是奸臣,那豈不是暗指他崇明皇帝識人不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崇明皇帝一直自視為中興之主,儘管現在的情況越來越艱難,但他堅信自己的能力並無問題,隻是時運不濟罷了。他無法接受這樣的指責,尤其是來自一個臣子。然而,崇明皇帝知道柳傳誌是一個真正的忠臣,這些禦史們一直以忠言直諫為己任,哪怕因此喪命,也能在青史上留名。因此,他一時之間也拿柳傳誌沒有辦法。
崇明皇帝向旁邊的小太監使了一個眼色,那小太監立刻恭敬地爬過去,將散落的奏章重新撿起,小心翼翼地放回到書案上。崇明皇帝想要看看奏章後麵是否還有其他的建議,畢竟他對柳傳誌的才能還是認可的。隻是,這個人太過直率,言辭激烈,崇明皇帝心中暗自不喜。
柳傳誌的奏疏中確實包含了一些具體的軍事建議,其核心思想是反對議和,認為隻有在軍事上取得勝利之後,才能考慮議和的事宜。崇明皇帝雖然看出柳傳誌是出於一片忠心,但他對柳傳誌攻擊楊晨和、替馬衛東辯護的行為感到厭惡,更無法接受那些過於激烈的言辭。他坐下去,接過奏章仔細審視,原本打算將其留中不發,但隨即改變了主意。他知道,他的祖父神宗皇帝曾因此舉引起臣下不滿,所以他決定不采用這種手段。他立誌要成為一個勤於治國、事事認真的聖明之主。為了表明自己不同意柳傳誌的意見,他提起朱筆,在奏章上批了幾個字:
“知道了,欽此!”字跡堅定而有力,仿佛在宣告他的決定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