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二手準備,廣積糧(1 / 2)

炎國將當年挖的防空洞全部重新清理出來,並且在最短時間內進行了檢修和維護,並且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進行了升級和擴建,確保躲入其中的避難者能夠有更大的幾率幸存下來。

同時各大城市的地下軌道交通係統也在迅速的被改造,備用線路啟用、地鐵站改擴建、地下交通網連通……

一係列工作緊鑼密鼓的進行著,在國家實施了宵禁等一係列強力管控的情況下,雖然隕石撞擊藍星的消息已經不脛而走,但整體社會情況卻還算穩定。

至少陳新的避難所得以順利開挖,而他也因為見機得早,得以儲備了足夠他一個人吃上至少兩年的應急食物。

不過飲用水方麵他能夠儲存的就比較少了,即便在避難所裡設計了大型水箱和汙水處理循環,但考慮到接下來人類將要麵對的是長達一百年的極寒長夜,他對此還是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壓力。

但是事情到了這種地步,他也隻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收集耐儲存的瓶裝飲用水了,多存一點是一點。

隻是這個時候大家都在搶購物資,瓶裝飲用水和應急食品已經成了最緊俏的東西,所有的供貨渠道都已經供不應求,陳新就連想要再多補一點貨都十分困難。

幸虧之前陳新加入過一個由一群戶外運動愛好者組建的小群,隕石撞擊的消息傳播開來之後,群裡的群友便紛紛利用各自的資源在進行著自救,不少人都像陳新一樣準備自己挖避難所。

而群裡的群友提出可以用桶裝水的空桶裝自來水來進行儲備的建議,讓陳新得以又多儲備了不少淡水資源。

雖說桶裝自來水肯定比不上瓶裝純淨水耐儲存,在飲用方麵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極端條件下連尿都得喝,甚至要從糞便裡柞水,一點不乾淨的自來水又算得了什麼呢?

陳新所在的城市位於長江中遊洞庭湖沿岸,人口密度並不大,而且他因為一些個人原因,並沒有住在市裡,而是一個人住在了城郊,住所附近就是山林,想挖個地洞什麼的還是十分方便的。

在有工程機械幫助的前提下想要挖一個足夠容身且能夠防禦天災的地下避難所其實並不困難,加上承接陳新這個工程的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工程團隊,在使用小型挖掘機作業的情況下避難所很快就挖好了,而陳新也將自己囤積的物資都轉運了進去。

這個工程隊算是陳新的老關係,工頭和陳新關係也還算可靠,工程質量還是讓陳新十分滿意的。

因為考慮到隕石撞擊之後會造成高溫與極寒,所以陳新很想將避難所挖的很深,最好能像地鐵站一樣挖個五六十米。

但這有些不現實,工程隊確實能做到,但無論是耗時還是施工量都太大了,所以陳新所采用的方式是在自家附近的山體山底下挖個斜向下的通道,再在通道的基礎上挖掘一個足夠大的避難所。

這也是各國挖防空洞的一種常見做法,借助山體作為掩體,可以有效的節省施工量,同時又可以為防空洞提供足夠的防護。

陳新的避難所並不算太大,總共加起來還不到三百個平方,而且還要除去陳新預留的車庫以及用來儲存淡水的水箱和燃油的油罐,以及其他相關的各種設備物資與一個用來災後種糧食的種植溫室,能夠用來居住的使用麵積也就隻有三四十個平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