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烘乾機的選擇(1 / 2)

對於托盤的形式陳新還是有些猶豫,雖然說要做成抽屜式的,但無疑還是一個大托盤,托盤底究竟是用鐵皮做成不透風的,還是用紗網做成透氣的呢?

陳新看著自己畫出來的設計圖,陷入了猶豫之中。

整個櫃體倒是不難設計,做成一個四腳立櫃就可以了,至於底部,隻要放一個熱風機,能夠往上吹熱風就已經是很完美的設計了。

令陳新感到為難的是櫃體當中用來盛放稻穀的托盤的設計,在該用什麼結構的選擇上他犯了難。

在整個櫃子中,陳新打算放上大約十二層托盤,這樣一次可以在保證通風的情況下烘乾比較多的稻穀,三袋兩百多斤稻穀,大約分個四五次就能全部烘乾。

但問題是托盤到底是該用鐵皮托盤,還是用紗網托盤呢?

鐵皮托盤更好承重,可以在上麵放更多一點的稻穀,而紗網的話承重性能不算太好,所能盛放的稻穀顯然要少一些,很可能讓自己要多乾一次活。

而且鐵皮托盤的結構比較簡單,做起來也相對容易,剪一塊鐵皮,卷個邊就算完事了。

紗網的話,還得先做邊框,然後再把紗網固定上去,並且紗網的固定不是說釘幾個釘子就完事了,而是需要用壓條緊緊壓住四條邊,它才不會脫落的。

關鍵是紗網很不耐用,就算是鋼絲網,如果經常承受重物的話,也是容易脫紗的。

不過要是能弄到以前廚房裡用的漏網或者篩網那是最好的,那種質地比較堅硬,比鋼絲網更結實,而且網眼細密,但又有足夠的透氣性,拿來做這個的話,是最合適不過的。

隻是這種東西現在很難弄到,而且就算有也不夠大,自己做的話那種細密的金屬網,就算有係統輔助也是個費神的活。

畢竟沒有圖紙的話,借助係統的力量也僅僅隻是將材料加工成陳新想要的形狀,而零件組裝還是要他自己動手。

所以陳新在畫著設計圖、薅自己頭發的同時,也讓李玉龍幫自己想辦法弄一台穀物烘乾機或者弄一些金屬篩網來。

不過就算是想要弄交易市場的李玉龍,對此也感到有些為難,表示會儘力去找,但不保證能弄的到。

對此陳新也感到一陣無奈,如果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篩網,他也隻能考慮推翻立櫃式的設計,做成滾筒了。

所謂滾筒,就是橫放的一個可以旋轉的圓筒,裡麵會有一道一道的擋板,將糧食放進去之後以電加熱的方式加熱筒壁並且同時旋轉,以溫度來烘烤穀物中的水分,直到烤乾。

這種滾筒式和立櫃式算是烘乾機常見的兩種類型,無論大中小型號都有,隻是相對而言,滾筒式的電加熱無疑要比鼓風機來的耗電。

也正是因為出於節能的考慮,陳新還是希望使用立式吹風的烘乾機,而不是滾筒式的電加熱。

好在這些稻穀收割下來之後暫時還能存放幾天,烘乾機並不是馬上就要,而且實在不行,陳新還可以把糧食攤開在避難所的地板上,就這麼自然風乾。

當然,自然風乾的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很占地方,兩百多斤糧食攤開來也是很大一灘的,對於陳新來說,他唯一能想到適合攤開這些糧食的地方就是連接避難所大門和內部的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