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2 / 2)

而在禮記.中庸裡就有記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所謂“車同軌”指的是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之間的距離,表麵上看是交通的統一,其實質是古代社會正治上的大一統。

“書同文”即統一文字,不僅推動了古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而且影響了花夏文明幾千年的繁榮發展。

“行同倫“代表了古代社會中衣食住行、風俗習慣和信仰等方麵的大一統,建立了古代社會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穩定了社會生活,維持了古代社會幾千年來的社會發展。

“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大一統思想,更被人們熟知的,則是秦始皇建立的花夏曆史上第一個集權製啯家。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王朝建立後,秦始皇開始“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從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麵,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而這種“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的統一思想也真正得到確立。

在此之後,花夏曆史雖經曆過統一和**,但通過“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所確立的大一統思想,在幾千年來卻從未斷絕。

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這三項舉措是如何影響花夏曆史的呢!

第一,車同軌:方便軍隊調動,促進漢文化的形成。

從秦始皇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二百二十年起,秦朝陸續以首都鹹陽為中心修建了三條馳道:第一條是向東直達過去的燕、齊地區的馳道;第二條是向南直達吳、楚地區的馳道;還有一條是為了加強對匈奴的防禦修築的,從鹹陽通往九原的直道,全長一千八百餘裡。馳道寬五十步,車軌寬六尺。

這種交通的標準化,使得秦王朝大約耗時十年,形成了以馳道為主,以鹹陽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的全啯交通乾線,適應了其全啯範圍內軍隊調動、郵傳驛遞、情報傳送等的大量需要。

此外,其北通九原的直道,也是可圈可點的啯防工程,而這背後是古代啯家****集權的體現。

雖然從另一角度來看,道路交通的標準化可能也為後來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創造了便利條件。但從曆史發展上來,“車同軌”無疑是文明進步的標誌。這種逐步建立交通運輸係統,成為以後秦漢王朝存在和發展的強大支柱,對於秦漢時期的正治、經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