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老杜是誰?……(求訂閱)(2 / 2)

陳凡攤了攤手,說道:“又講故事,央視剛講完,哪裡有這麼多的故事。”

“凡哥,少來啦。央視是央視,快抖是快抖啊,快抖才是您的家是不。”

“說得好像有點道理。”

“所以,你就趕緊吹牛逼給我們講一個,讓我們虛榮虛榮。”

“那行吧……我想想講什麼。”

陳凡點頭。

真要說故事,陳凡還真是一大堆。

彆說是故事,就是唐朝一大堆詩人,陳凡也不可能完全講得了。

想了想,陳凡想到了另一位人物:“之前央視講了詩魔白居易,今天我們不講詩人,講一個有點特色的。”

“誰啊?”

“公孫大娘。”

“公孫大娘……凡哥,大娘也有得講?”

“嗬嗬,這位大娘可了不起啊。”

這會兒不是央視做節目,隻是快抖直播。

陳凡說起話來也比較輕鬆,偶爾也開玩笑。

清了清嗓子,陳凡說道:“公孫大娘是開元時期一位梨園藝人,她善長舞劍。她的劍舞驚動天下,每一次舞劍時,觀者如山。後來,還被邀請到各個地方表演。很多的達官顯貴都會去看公孫大娘的表演,據說啊,有一位張旭的書法家看了公孫大娘的劍舞,然後就創作出了一幅狂草,後世人們都將他稱之為草聖。”

“還有一位叫做吳道子的畫家,也是因為看了公孫大娘的舞劍,懂得了運筆之道。最後,吳道子成為了畫聖。”

這個故事一出,直播間內一眾粉絲一瞬間懵逼了。

“草聖,畫聖?”

“凡哥,這公孫大娘也太厲害了吧。”

“你大娘還是你大娘……這簡直是奇人。”

“我其實有些明白,這個公孫大娘應該是和李龜年那樣的傳奇藝人。”

“李龜年是誰?”

“不認真上課是吧,王維寫的詩《相思》,紅豆生南國,就是寫給梨園藝人李龜年的。”

“哦哦,記起來了。現在來看,公孫大娘應該比李龜年還牛逼。”

“看起來是。”

雖然陳凡隻是剛開講公孫大娘。

但陳凡講的一係列人物都是有聯係的。

哪怕沒有聯係,在唐朝時期也有其他人物進行參照。

“隻是可惜,後來安史之亂發生之後,公孫大娘一眾梨園子弟走得走,散得走,隻留下很少的幾位藝人在表演。其中有一位叫老杜的詩人,有一次在一位官員的府邸碰到了公孫大娘的弟子。與公孫大娘的弟子聊後,老杜不免回想童年之時觀看公孫大娘舞劍的場景。於是,他就按著童年的回憶,寫了一首詩。”

陳凡還沒有將這一首詩念出來。

這時。

一眾人便紛紛問道:“凡哥,老杜是誰?”

“這個啊……是一位杜姓的詩人。”

“你說的是杜牧嗎?”

“不是,杜牧是小杜,老杜比杜牧年紀大。”

“哦哦,小杜,老杜……哈哈,有趣。那啥,凡哥,有沒有老王,老李。”

“有啊。老王也是挺厲害的,老李就更牛逼了。”

“都是詩人嗎?”

“對。”

“比起白居易來呢?”

“老王比起白居易差一些。”

“老李呢?”

“吊打白居易。”

“滾……”

對於陳凡說吊打白居易,眾人不由得紛紛給陳凡豎起了中指:“凡哥,雖然您是我的偶像,但是你要汙辱老白,我跟你沒完。”

“就是,老白已經到達唐朝最為巔峰的境界了,你說吊打老白,幾個意思啊,敢不敢出來我們練練?”

“凡哥,雖說這不是央視做節目,但快抖上也不能亂吹牛逼啊。”

見眾人紛紛吐槽自己,陳凡歎了一口氣:“行行行,你們說的對。”

反正以後也要講老李,就讓他們先得瑟幾天,到時候再震震他們吧。

“還是說回公孫大娘,說到哪了?”

“凡哥,您說到老杜想起童年的時候看過公孫大娘的劍舞,然後就寫了一首詩。”

“對對對,這首詩叫做《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意思也很簡單明白。

就是看公孫大娘弟子舞劍。

這名字取得很一般,大家對於老杜這首詩並沒有太大興趣。

畢竟老杜他們也不熟悉,也不知道他寫的詩怎麼樣。

陳凡自然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

不過。

老杜這一首寫公孫大娘的詩,還真挺不錯。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陳凡開口。

雖然聲音不大,但這首詩哪怕聲音不大,但氣勢也足夠的驚人。

眾人原本對於這首詩沒有太大興趣。

但隻是一聽,一下子便有些驚訝:

“咦……”

“這個老杜寫得詩還可以啊,這氣勢剛剛的。”

“確實非常有氣勢,而且非常有畫麵感。”

陳凡沒有解釋,繼續念道:

【霍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餘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這一方麵是回憶當年公孫大娘的舞劍。

另一方麵,也是通過公孫大娘弟子之口,講述當年梨園時的情況。

她說當時唐玄宗培養的梨園弟子有八千多人,其中舞劍最為厲害的,就是公孫大娘。

不過寫到這裡。

老杜卻又筆鋒一轉,不再寫公孫大娘舞劍是多少的厲害,開始講述梨園子弟後來的一些情況。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複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五十年的時間看似反掌之間,但連年征戰,那些梨園弟子早已經不知道去了哪裡。

隻是。

寫到這裡,老杜又感歎了起來。

這一些梨園子弟不知道去哪裡,自己呢,又應該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