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兵家之祖,孫武……(求訂閱)(2 / 2)

“楚王就說,既然如此,怎麼又會派你來我們楚國。晏子就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去處。賢明的使者被派到賢明的國家那裡去。不肖的使者就派到不肖的國家那裡去。我晏嬰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派往最無能的國家那裡去。”

掌聲,紛至遝來。

晏子再次展現了他的品才與巧辨,他不但將對於自己的汙辱收了回來,而且還雙倍奉還。

“隻是楚王仍不爽晏嬰,他就對手下說,怎麼才能羞辱到這家夥。他手下有個大臣說,明天我會綁一個人來到晏嬰的麵前。楚王就說,這人是什麼人?大臣就說,這是齊國人。楚王再問,他犯了什麼罪,大臣就說道,偷竊罪。隨後第二天,楚王請晏嬰喝酒。喝到高處時,這時大臣就綁著一個人來到了楚王的麵前。楚王裝著不解的樣子問道,綁著的人是哪國人,大臣說到,是齊國人,他犯了偷竊罪。”

“大臣說完,楚王有意無意的看著晏嬰說道,難道齊國本來就善於偷竊嗎?”

這時。

陳凡又開始了互動:“如果各位是晏嬰,碰到這樣的問題,大家又怎麼回答?”

“這個……”

一眾學子不斷的思索。

這就比較難辦了。

他比之此前楚王拿晏嬰身材矮事還更為麻煩。

畢竟晏嬰身材矮小隻不過是外貌,靠外貌而取笑彆人,這本來就不算什麼光彩。

不管是真正的懟回去,還是其它,眾人都有辦法。

隻不過,大家想的辦法沒有晏嬰的好罷了。

可是。

現在卻抓了一個齊國人,而且還說是偷竊犯。

按這樣的情況來說,這應該是真的。

楚王也不可能拿一個沒有偷竊的齊國人就來嘲笑晏嬰。

既然要嘲笑,那就拿一個真正的偷竊犯,而且還是從齊國來的偷竊犯。

“我草,很難辦啊。”

“要是我,我都不知道怎麼說。”

“我也是。”

眾人不斷的搖頭,總是想不到什麼好的辦法。

認錯?

這不可能。

如果隻是一個人的偷竊,這沒有什麼。

可出使某個國家,關係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問題,關係的還是一個國家的問題。

或者直接就說,難道楚國人就沒有偷竊的嗎?

雖然這說法也是可以。

但在你沒有抓到楚國人偷竊之時,說這樣的也沒什麼用。

而現在明擺著的,就是一位齊國人在楚國偷竊。

見大家都沒有了辦法,陳凡笑了笑:“哪怕麵對著楚王以如此方式羞辱自己與齊國,晏嬰仍是沒有任何畏懼。在看到楚王說這位齊國人在楚國偷竊,晏嬰跟楚王說了一個道理,我聽說這樣的一件事: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隻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也沒什麼原因,就是水土不同罷了。現在老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到了楚國就偷竊,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於偷竊嗎?”

這裡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這樣的一個道理一出,一眾同學卻是紛紛鼓掌。

“好。”

“晏子說得太好了。”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哈哈哈,難道這是楚國的水土問題,才使得老百姓善於偷竊嗎?”

“不知道當時楚王聽到晏嬰這句話,到底是什麼表情?我想,一定非常的精彩。”

齊國雖然失去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但關於齊國,仍然是無比的精彩。

這位晏嬰的故事一出,眾人對於齊國又是變得更為感興趣了。

隻是,陳凡搖搖頭說道“雖然在齊景公時期,他重用了晏嬰等一眾名臣,使得齊國的國力稍稍有一些恢複,雖然沒能再稱霸,但也屬於春秋大國。可是,齊景公在一邊重用晏嬰這一些大臣的同時,他又重用一些陪著他吃喝玩樂的奸臣,也就是忠臣與奸臣都同用的方式,這樣的結果就是,齊景公始終無法在春秋時期重現先祖齊桓公的霸業。”

不過。

在說完晏嬰之後,陳凡卻說道:“其實齊景公在齊國也算是一位有為的君主,雖然他也重用了一些奸臣,但他是齊國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國君,在位時期長達58年。他在位期間,整個的國力還是一直上升的。之所以沒有稱霸,一個是其他諸侯國的崛起,另一個也是時期不對。另外,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齊國失去了一位兵家之祖。”

“兵家之祖?”

不少人還是第一次聽兵家之祖這個稱號。

“陳凡老師,兵家之祖是誰的稱呼?”

“兵家之祖是為孫武。”

“孫武。”

陳凡說到孫武這兩個字,一下子,眾人便有了印像。

孫武?

這不是幫助吳王打敗楚國的孫武嗎?

“是的。”

陳凡點頭:“很多人以為孫武是吳國人,但其實並不是,孫武不是吳國人,而是齊國人。他的祖上是舜的後代虞閼父,在周武王時期,虞閼父擔當周朝的陶正官,主要是管理陶器的工作。因為管理有方,周武王就將長女大姬嫁給了虞閼父的兒子滿,並將他封在淮陽縣一帶,並建立了陳國。”

“後來陳國發生內亂,陳厲公的兒子陳完就逃到了齊國,為了避免仇家,然後他改姓田。於是田氏就一直生活在齊國,並在齊國站穩了腳跟。齊景公時期,齊景公賜“田書”孫姓,這個田書就是孫武的爺爺,所以孫武也就姓孫。”

“孫武少年時期非常聰明,喜歡看兵法書。隻是他認為,古時的一些兵法漏洞太大,按著古時的兵法作戰的話,成功概率非常低。很多時候,在分析各國之間的戰事時,孫武都有自己的看法。隻是,在齊景公時期,各個大臣之間內鬥太過於嚴重。孫武知道自己哪怕就是在齊國,也無用武之地。而且齊國的先祖是薑子牙,薑子牙就寫過一部叫做《司馬法》的兵書。雖然《司馬法》這部兵書也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卻與孫武的理念完全不同。孫武感覺在齊國再呆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最終,孫武就去了吳國。並在吳國相國伍子胥七次推薦之下,吳王任命孫武為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