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大道(1 / 2)

“大道之行,幾千年前,就有智者已經看到,但一套秩序,若是沒有利益,又怎麼可以長久的吸引強者維護?!”

“固然,我們這一套,可以讓強者汲取到心靈資糧,推動心靈成長,真要成就,可謂是功在千秋,但在徹底落定之前,出現一邊吃飯一邊砸鍋的人,也是無法避免的……”

雖然是身在異界,但李霓裳似乎已經預見了未來,知道未來聯邦之中,會誕生出這樣的人物來。

而趙成,雖然並未專門關注這一邊,但他和寰宇聯邦的聯係,自從凝聚出文明錨點後,已經緊密的聯係在了一起,他雖沒有關注,但自然的,所有的一切,都映照在了他的精神世界裡。

對於這兩個除去自己之外,人類的兩個最強者的擔憂,趙成卻是很清楚,他們兩個,完全說到關鍵點上了。

文明的本質,就是規則秩序,讓人,或者說大部分人,認可這個秩序。

所以封建王朝,設下繁複的禮儀,以此彰顯貴人的不同與尊貴,讓人認可他們的合法性,同樣的事件,西方的貴族,也設置出了種種貴族禮儀,且極度排外,讓貴族和平民之間的溝壑無法跨越。

除此之外,一方麵以禮教禁錮思想,並讓知識隻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另一方麵,以武力威懾,讓人提官色變,不敢挑戰官府的威嚴,如此,天下方能大治。

這也是為什麼,一到王朝末年,造反這個事,會變成連鎖反應的原因,秩序破開了一個口子,便會不斷擴張。

秩序束縛不住人心中的惡氣了,所以有了天街踏儘公卿骨。

但等到新朝建立,便又是一個輪回,不是新王不想跳出輪回,而是沒有更好的辦法。

若是不以禮教來彰顯威嚴,人心也會缺少尊卑,沒有敬畏,於統治不利,而這少掉的尊卑,若是想從其他地方彌補,卻是非得花費幾倍的功夫。

這一點,在時間越是靠近現在,展現的越是明顯。

縱觀諸國,在開天辟地者那一代也就罷了,但凡往後繼承,後人沒有先輩的勇武與氣魄,卻是把握不住自由的人心,難免會生出,要是風氣回到古時的想法。

民智越是不開,統禦起來就越是省力。

隻是祖宗之法已經定下,要是否定祖宗之法,無疑是否定了自身權柄的根源,所以哪怕有萬千想法,也不能明著來。

不能以威嚴恐嚇,不能以尊卑控製,這種情況,想要勞其心力,就隻能轉彎抹角的來,在不明改祖宗之法的情況下,編織種種陷阱,十成的力氣,也隻能發揮出三分,如此自然費力。

而要是在古代,皇帝一道聖旨,發動百萬民夫,讓其無償,修長城,修運河,也隻是等閒,膽敢反抗的,當場就直接打殺了。

但哪怕有如此巨大的差彆,現代的文明,本質裡,依然是反自由的。

畢竟,許多時候,自由和混亂,隻是一線之隔。

群龍無首,天下大吉,說的便是自由的文明。

但這樣的自由,想要不化為混亂,其前提,就是雖然無首,但卻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