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黃天之道(1 / 2)

而就這遠瞭的功夫,卻是突然有一人匆匆走來,彙報情況。

來人名叫徐或,年歲三十出頭,曾經在黃天軍中,乃是校尉,但在之前的戰事中,等到趙成找到對方的時候,其一條胳膊就已經壞死了,甚至若非趙成以醫術救治,傷勢再拖延數日,定有性命之危。

在軍中,少掉一條胳膊,無疑是廢了。

要是和平年代,因公而傷,一般是會轉換所在的部門,領一個閒職,但現在,黃天兵敗,一個廢人,想要活下去,很難,被邊緣化,是一種必然。

不過,趙成卻是看中了對方識文斷字的能力。

的確,在這個時代,唯有背熟聖賢書,才能勉強算是一個讀書人,但趙成也知道,自己目前沒有挑的機會。

就隻是識文斷字這一項,在這個年代,就足以超越九成九的人了。

就說他彙聚的黃天殘部,近三千兵馬,其中能夠認字寫字的,不過三十之數。

而就這識字的三十多人中,又有約莫三分之一,雖然識字,但思維卻是很僵硬呆愣,不夠靈活,這也是思想禁錮下的必然。

在這個世界,普通人哪怕僥幸識得一些文字,除非是天資聰穎到了一定的境地,否則,就不過是死讀書,越讀書反而於是頑固。

寒門難出貴子,不僅僅是因為可以看見的資源上的差異,更重要的,還是無形的言傳身教。

想要扭轉已經固化的思維,不是不能,但卻極要時間,趙成目前,最缺的就是時間,不可能在這方麵空耗。

是以,隻能是,從這三十多人中,選出十多個相對思維更靈活一些的,將最初的“政體”,勉強構築了出來。

所謂軍政合一,並非是軍中有政,政中有軍,而是二者獨立,而又被一人掌控,如此才是合一。

恰如朝廷之中,文武分立,最後由皇帝主掌一切。

而要是軍政混同,那就是混亂了,離崩潰不遠。

至於說,什麼是軍,什麼是政,軍,便是力量,是人馬,至於政,卻是錢、糧等後勤,軍官的升貶和賞罰,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所以,朝廷有六部,吏、戶、禮、兵、刑、工,這六部,便是政,並以此,來節製軍隊。

趙成如今,也是未雨綢繆,雖然他手下兵馬三千之數都還差一些,甚至未曾占據一村一縣,而是暫隱於山中,但他的目光,卻看的無比長遠。

有軍無政,那便是能打而不能治,一座城池,就算是打下來了,也不能經營,讓糧食越大越多,兵馬越大越多,到時候,就算占據了很多的城池,但本身的力量,卻是在不斷消耗的。

曾經的黃天道就是如此,剛起事的時候,快到了極點,短短數年,便已經席卷天下,但巔峰之後,便是力量不斷的被消耗,得不到有效的補充。

黃天道人並非庸人,但等到黃天道席卷天下,許多事情,已經不是他能夠控製的了。

而趙成想的,卻是想著,正好乘著如今暫時沒有人可以節製自己,所有的權柄都握在自己手上,趁著這個機會,先將政體的雛形構建出來。

等到這個體製成熟,便不斷的吸收新人,將這一套模式複刻。

這個模式,算是對這個世界原有體製的繼往開來,有變化,但並未顛覆,超出時代太多,定會被時代反噬,這是顛不破的真理。

是以,趙成以六部為基,又做了一番精簡變化。

一部分權利,比如說吏部職權對應的官員任免,刑部對印的賞罰,兵部對應的對於軍隊的掌控,依然被趙成抓在手裡,而另一部分,受限於條件,比如戶部的戶籍、稅收,工部的建造,禮部的各種禮儀,也就是精神建設,這方麵的建製,卻是已經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