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第 40 章(1 / 2)

康熙四十七年, 正月十六。

乾清宮內,冊封太子的聖旨已經被蓋上大印,但在康熙看來, 這還不夠。

朝中異議比他預想中要大, 他做了諸多準備, 一再表明自己的心意, 可時至今日,請立保成為太子的奏折依舊不多, 不足以掀起聲勢。

作為大權獨攬的皇帝, 他固然可以乾綱獨斷,也準備乾綱獨斷, 但對朝臣和宗親還是要有個交代。

“朕明白你們的顧慮。”康熙沉吟道,他今日把皇子、宗親和朝臣全都召集到乾清宮便是為了此事, 這不是朝會, 但比朝會來的人更多更全。

康熙看向保成, 後者從左側第一個位置上站出來, 走到台階上, 麵向眾人,伸出三根手指向上。

“我愛新覺羅胤礽在此起誓, 日後絕不追究朝臣和宗親擁立他人為太子之事,如有違誓,不得好死。”

二爺麵無表情聲音清晰地將誓言說完。

早在昨日,皇阿瑪就已經親自知會了他, 讓他當著皇子朝臣和宗親們的麵立誓,以打消這些人心中的顧慮,希望群臣在日後不必恐慌焦慮。

冊封太子的聖旨還未下,他能說什麼, 他能拒絕嗎。

皇阿瑪大概是真的老了,才會讓他做這種表麵功夫。

二爺此時站在這裡,心中倍感恥辱,但看著下麵的朝臣和宗親,看著站在前排的弟弟們齊刷刷的跪下,恥辱之中又伴隨著暢快。

昔日廢太子之時,這些人恐怕都沒想到他還會有被複立的這一日吧。

“好,保成既已承諾,那這一頁就算是掀過去了,日後君臣相和,不可再提擁立其他皇子為太子之事。”

不擁立其他皇子,那就隻能擁立二皇子。

如康熙所願,從這一日開始,請求冊立二皇子為太子的奏折開始慢慢增多。

三爺不曾阻撓。

四爺照舊是忙著內務府。

八爺冷眼旁觀。

正月二十這一日,年前就已經寫好的,幾天前就已經蓋上大印的冊封旨意終於下達,而此時距離廢太子還不到一年。

三爺也把一早就寫好的奏折遞了上去。

皇阿瑪複立太子他不反對,他反對也沒有用,他的這封奏折不是要反對太子複立,而是而是提醒皇阿瑪冊封太子的儀式不宜照舊。

二哥是大清的第一個太子,早前沒有先例,第一次冊封時的儀式規製便過高,許多地方甚至已經和帝王的規製差不多了。

三爺在奏折中毫不避諱的提到了索額圖,昔日冊封太子的儀式由索額圖所定,而索額圖當時懷有私心,給了太子過高的規製,這不合規矩有失體統,當改!

這封奏折被批複了準字,不過皇太子冊封規製如何製定是禮部的差事,三爺人在戶部,按理來說是插不上手的。

但他有上奏的權利,冊立儲君又是國之大事,他瞧著哪兒不合適了,隻要能說出所以然,便立刻寫折子上奏。

儲君儲君到底不是君,為表對皇父的尊崇,儲君規製在帝王規製的基礎上砍一半都不行,得砍一大半,這才能體現出太子爺對皇父的敬愛。

三爺基本沒有親自買過東西,但他已經無師自通了‘砍價’的流程,先從腳脖子砍起,然後開始慢慢拉鋸,一點一點的往下摳,細枝末節也不放過,規製往下拉一點算一點。

三爺府中養著不少文人,囊中羞澀之時,都不曾清退這些人,如今也都派上大用場了,把曆朝曆代冊封太子的規製都拉出來,找到每一項的最低規製交給三爺,然後三爺再跟禮部的人慢慢拉扯。

從正月二十到二月二十日,每三日一次的朝會上必有三爺上奏,必少不得三爺和禮部官員之間的拉扯,讓人歎為觀止。

九爺頭一次佩服三哥的韌勁和耐性,一個月了,三哥這嘴皮子是越來越利索,冊立太子的規矩扯皮到現在,連一半都還沒定下來,照這個速度下去,聖旨是下了,但二哥恐怕還要再等幾個月才能是名正言順的太子。

“要不讓咱們的人發發力?”九爺提議道,這熱鬨他們也湊一湊。

“往哪邊發力?”十爺問道。

“自然是哪邊弱就往哪邊發力,三哥這邊勢弱了咱們就幫三哥,太子勢弱了咱們就幫太子,這樣才能多熱鬨會兒嘛。”

他誰也不偏幫,就是希望多看幾日熱鬨。

三哥一個人的聲勢大,太子那邊的聲音多,長此以往,恐怕還是太子那邊要更勢大些。

十爺雖然也看熱鬨不嫌事兒大,但他時刻記著如今懸在他們哥仨頭頂上的劍,冊封太子的聖旨以下,無論儀式舉不舉行,老二都是太子了,在這些事情上扯皮有什麼用,真扯到皇阿瑪駕崩了,那才真是玩崩了呢。

皇阿瑪不年輕了,他們要拉太子下馬就不能把時間線拉得太久。

“八哥,咱們要不要幫幫太子,給太子那邊聚聚聲勢,順便讓一些人趁機投過去。”

“可以。”八爺把名單列好,“就這些人吧,讓他們從明日起陸續上折子偏幫太子。”

名單上隻有七八個人,看著是不多,但其實已經有八爺黨三分之一了。

這次重聚,八爺黨精簡得幾乎隻剩以前的一成,每一個人都是八爺親自定下來的,他想要的是忠心能用之人,不是拖後腿的人,也不是牆頭草。

四哥雖然現在雖然在整頓內務府,揪出了不少蛀蟲,但省下來的和填補的都是皇阿瑪的內庫,而非國庫,國家財政支出和上輩子差不多,也就是說皇阿瑪再有幾年就會和上輩子一樣追繳戶部欠銀。

這可是個絞肉機,不少朝臣和宗親就是因此站隊和變換陣營的。

他選中召回的這些人,也有欠下戶部銀兩的,但總歸是欠銀不多,沒那麼瘋。

萬眾矚目之下,三爺在朝堂上躥下跳跟禮部扯了一個半月的皮,才終於定下冊封太子的規製,緊跟著就上折子請求皇阿瑪冊立皇太孫,早日定下國本。

和太子側福晉李佳氏相看兩相厭的三福晉:“……”

什麼玩意兒,剛出了兩個月的氣,爺這就要投誠了?

三福晉得了消息,直接怒氣衝衝跑到前院。

“十日前,雲氏進府,爺為了不引人注目,連桌喜宴都沒辦,爺現在就忘了太子毀爺名聲的仇了嗎?”

三爺把自己的茶盞遞給福晉:“福晉稍安勿躁,先喝口熱茶,爺慢慢跟你解釋。”

她倒是要好好聽聽爺能怎麼解釋請立皇太孫一事,那不是給太子加碼嗎。

她的長子長女長眠九泉之下,太子的長子卻要被側立為皇太孫,爺夜深人靜之時睡得著嗎。

“原本在冊立太子的規製上,爺隻是想上道折子惡心惡心太子,沒想過會和禮部爭執一個半月之久,明明隻要皇阿瑪一句話,這爭執就能終止,但皇阿瑪卻放任爺對冊立太子的規製一砍再砍,這說明什麼?”

三福晉若有所思:“說明皇上並沒有從前那麼疼愛太子?”

太子從前已經被封過一次了,以前能給的規製,如今皇上卻不肯再給了。

“是這個意思。”三爺笑了笑,皇阿瑪讓太子發誓不向宗親和朝臣追究過往,可如今看來,連皇阿瑪自己都做不到這一點,康熙四十年之前,皇阿瑪可沒有現在這般防備太子。

“如果立了皇太孫,太子的地位就會更穩固,這一點你我都清楚,皇阿瑪也清楚,但皇阿瑪肯複立太子,卻未必願意立皇太孫。”

他就是想看皇阿瑪拒絕,讓太子和群臣都好好看看太子在皇阿瑪心中的地位——重要但又沒那麼重要。

“可萬一皇上要是——”

答應了呢?

那豈不是弄巧成拙了。

“答應就答應了。”三爺毫不在意的道,“弘皙成了皇太孫,毓慶宮隻會更傲,我那些弟弟們有幾個等閒之輩,忍太子也就罷了,他們能忍得了再多一個皇太孫在頭頂上嗎。”

老四不止傲氣,還疼孩子,那麼個喜歡冷臉的人,昔日在阿哥所當鄰居的時候,他不止一次見到過老四把弘暉架在脖子上哄。

太子的庶子和親王的嫡子原本在尚書房能有多大區彆,可皇太孫和親王嫡子的身份差距就大了,前者讓後者行大禮也是可以的。

老八彆看身體有疾沒兒子,可是打小就傲,小時候就是處處爭先,又頗有心機,現在坐以待斃是因為有他當出頭鳥,可如果太子的地位更加穩固,老八還能擎等著來日被清算不成。

他甚至懷疑老八已經動手了,隻是過於隱蔽,沒有像他這樣大張旗鼓罷了,瞧瞧老八之前對付太子的手段和對付他的手段,哪一次不是朝著七寸動手。

三福晉端著茶盞一口沒喝,聞言忍不住道:“倘若皇上真的下旨封弘皙為皇太孫,那能不能讓咱們弘昇彆去上書房讀書了,大爺家的弘昱不就不用讀了嗎。”

她既擔心弘昇會被做了皇太孫的弘皙欺負,也不想弘昇在上書房裡低人一等,尤其是低殺子仇人和李佳氏的兒子一等。

三爺既沒有支持也沒有反對,皇孫進宮讀書本是皇阿瑪的恩典,不好推辭,但如果弘皙真的做了皇太孫,那他去求皇阿瑪讓弘昇回府讀書也無妨,反正他現在也不被皇阿瑪待見,也不奢望能被皇阿瑪看重了。

*

四爺府。

十三爺很難理解三哥這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打法,甭管是降低冊封太子的規製,還是請求立皇太孫,其實都傷不到太子的根本,光指望三哥這麼個報仇法,怕是太子被二廢之日就遙遙無期了。

“三哥到底是怎麼想的?現成的例子擺著,為何不學學當初的八哥呢?”

八哥當年是怎麼把太子搞下來的,挖牆腳、搶位置、摸底細、告狀,三哥哪怕是學一樣呢。

如今這算什麼,醉漢打拳嗎,亂打一通。

四爺坐在太師椅上,忍不住伸手揉了揉太陽穴。

在倒太子這件事情上,光指望三哥是不成的,偏八弟、九弟和十弟那裡近來也沒有什麼動靜。

開春之後,八弟花在田裡的時間比在戶部的時間都久,從前是種菜種果樹,現在又種上糧食了,據說還淘換了些不太常見的糧種。

九弟自從被封為郡王之後,便又舊態複萌,又把重心轉移到了做生意上,新開的酒樓風風火火,都已經在彆處開始開分店了。

理藩院向來是個半冷不熱的衙門,十弟在裡麵也沒什麼建樹。

這哥仨愛除了一如既往的來往密切之外,實在沒什麼特殊的。

“八弟那一套哪是那麼好學的。”四爺語氣淡淡的道,不是誰都能折得下腰來,三哥如今是不怎麼在意臉麵了,可也不是個能折腰的人,即便是折得下腰,三哥也沒有八弟收攏人心的本事。

“咱們專心弄好內務府這一套,請立皇太孫一事,且由他們去。”

太子都已經被複立了,還怕再立一個皇長孫嗎。

必要的時候,他甚至還打算讓嶽父再給太子殿下加加碼,讓太子爺更加的眾望所歸。

現在還不急,做好手頭上的差事,比立刻拉太子下馬更重要,他賭皇阿瑪對太子並非全心信任,賭後麵的弟弟總會有跳出來倒太子的。

十三爺明白四哥為國為民之心,但有時候想想內務府這個龐然大物也會有些怵頭。

八哥拿出來的那套章程的確很好,他認可,四哥也認可,從去年到現在,他們在推行過程中分毫未改,且越發能感受到這套章程在細致之處的精妙,隻是也實在夠得罪人的了。

兩三年之內,他和四哥恐怕都要被陷在內務府的改革裡了。

從長遠來看,不管四哥日後能不能成事,改革內務府對大清都是有益的,但如果隻看眼下,內務府改革成了是有功勞,可在奪位之際,得罪前朝後宮那麼多人,真的不會影響到四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