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81章(2 / 2)

“奶奶就留下蘭蘭妹妹吧,我比她大,我能照顧她,帶著她玩。”

為了防止蘭蘭不習慣,王元慧特地多留了幾天。

平時讓蘭蘭多跟初心等人接觸,蘭蘭話很少,又安靜,比王英剛來的時候還要乖巧幾分。

比起家裡的兩個大人,蘭蘭更黏王英。

估計是倆人都是孩子,王英又會帶著她玩,所以更親近她一些。

王元慧在娘家住了有五六天,她家裡還有兒子女兒要照顧,也不能再多留了。

王元慧走的時候,初心給她帶上了許多吃的,有自己做的月餅,還有一些炸的零嘴,算是帶給自己外孫和外孫女的禮物。

王元慧走的時候蘭蘭沒有哭,但是眼眶裡卻已經含了淚。

雖然蘭蘭年紀小,但大概也有些明白,以後這裡就是她的家了。

王英也做到了一個大姐的指責,衣食起居都帶著蘭蘭一起。

初心跟王元寶考慮蘭蘭這個名字可能她聽習慣了,便不給她另取名字,隻改個姓,以後稱作王蘭。

家裡多了個孩子後,初心就不怎麼帶王英出去擺攤了。

平時要是母子倆都要出門,便讓王英跟王蘭姐妹倆在家裡看家,不管誰來敲門,一律不開,就算是鄰居,也讓他們等家裡大人回來以後再來。

炎熱的夏季慢慢過去,來到了秋風蕭瑟的秋日。

王蘭來到家裡也已經有兩個月了。

從一開始的不熟悉,隻會粘著王英,到後麵慢慢跟初心、王元寶熟悉上,開始跟著王英一起喊奶奶和爹爹了。

十月裡,初心跟王元寶帶著王英跟王蘭姐妹倆去上戶碟。

當初買王英的時候,初心根本沒把身契往衙門裡備案,所以王英從來就不是奴籍。

上了戶碟以後,王英和王蘭就是真正的王家人了。

花枝巷的鄰居們,都知道王元寶過繼了兩個女兒,有些人就在背地裡說初心和王元寶母子傻。

既然不能生,當然要過繼兒子了,過繼兩?????個丫頭有什麼用,將來生了孩子,不還是人家的。

不過這些話,他們也隻敢背地裡說,誰也不傻子,那麼沒眼色的跑到初心一家人跟前說。

初心的豆腐皮包子生意一直不錯,隻不過初心沒有每天去擺攤,而是隔一日去一次。

一個月下來,能有近五錢銀子的進項,加上賣豆腐的兩錢多銀子,每個月的家庭收入在七錢銀子左右。

家裡的每月開銷,吃喝方麵倒花不了多少錢,給兩個孩子置辦衣裳鞋襪,偶爾買點零嘴、頭繩,才是大頭。

總的算來,每個月能攢下三四錢銀子。

到了年底,初心給王英和王蘭姐妹倆一人打了一個銀鎖掛在脖子上。

銀鎖下麵掛著幾個小巧的鈴鐺,晃動間,能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姐妹倆愛的跟什麼似的,每天晚上都要玩上一會兒,白日裡就嚴嚴實實藏在衣服裡,生怕被人瞧見。

梓州的冬天從來不下雪,進入臘月後,雨水又多,屋子裡總是寒津津的。

哪怕晚上蓋上兩三層被子,都感覺一股鑽心的涼。

每到這種時候,姐妹倆就希望往初心身上拱,好汲取初心身上的暖意。

年邊上城裡更加熱鬨,姐妹倆做了大紅色的襖子,倆人皮膚養的白,穿上紅襖,就像是年畫上的人一樣。

花枝巷裡的鄰居,誰看了不誇姐妹倆長得好。

王元寶現在也大變了樣,也不再懼怕鄰居們背後說他什麼。

碰到鄰居們誇讚他兩個女兒,也與有榮焉的挺起胸膛。

家裡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樣,過年都要熱鬨幾分。

往年總聽巷子裡其他人家的孩子,笑笑鬨鬨,點炮竹,討喜錢,今年他們家也有了兩個小的,王元寶特地早早買了幾掛大鞭炮。

不想王英跟王蘭都不愛玩這個,寧願躲在屋裡翻花繩。

沒辦法,王元寶隻好放給他們看。

鞭炮在巷子裡劈啪炸響,耀眼的白光不斷閃爍,紅色紙屑漫天飛揚,寓意著紅紅火火的新年要來臨了。

原主丈夫跑商這些年也攢了些錢,但原主隻會做豆腐,所以也從沒想過要拿家裡攢的銀子做些其他事。

如今家裡有兩個孫女,等將來長大,不管是出嫁還是招贅,那都得要銀子。

光靠賣豆腐和豆腐皮包子,速度自然過於慢了些,所以正月裡,初心便琢磨著做點小生意。

夜市街那邊不光晚上熱鬨,白天的生意也不少。

初心過去考察了幾天,用原主丈夫留下的銀子,買了一間前店後房的門麵。

這個門麵前任主人原是開布莊的,後來生意做大,把店搬到了城西,這家店就這麼空下來了。

初心把門麵盤下來後,簡單收拾了一遍,購置好桌椅、招牌,去衙門備過案後,就準備儘快開張了。

家裡的豆腐生意初心不打算扔下,而是交給王元寶繼續乾。

王元寶跟著學了半年,已經十分有模有樣了。

這家店初心打算專門賣麵食和蒸糕,晚上再多加一樣,做各種水果糖葫蘆賣。

豆腐皮包子的攤子就擺在店門口,母子倆還能相互照看一下兩個孩子。

麵食就是普通的手擀麵,但初心做了好幾種鹵子,有香辣的、酸辣的、蔥香的,總之能滿足各種口味的客人。

蒸糕跟普通蒸糕不一樣,是用純糯米混合紅豆蜜棗蒸出來的甜糕。

賣的時候切成菱形長條,用竹簽插著,一隻一文錢,也不貴,還能吃個新鮮。

店裡的生意,白天麵條賣得好,晚上則是蒸糕最暢銷。

來買蒸糕的大多是帶著孩子的人家,或者是結對的年輕姑娘和少婦。

已經七歲的王英不僅能照顧四歲的妹妹王蘭,還能抽空幫初心收錢,招待客人。

店裡的生意一直紅火到入夏,才慢慢平淡下來。

夏季燥熱,胃口也不大好。

白天吃麵的人少了一二成,晚上買蒸糕的卻足足少了一半。

初心便想法子,減少了蒸糕的數量,又另增了一個攤位,專門賣酸梅湯。

酸梅湯用井水冰鎮過,喝著酸爽解渴,還甜滋滋的。

一家人忙忙碌碌,從年頭忙到了年尾。

雖然一天都沒歇過,但一年的收獲足以對得起一年的忙碌。

這一年光靠賣蒸糕和酸梅湯,就掙了二十多兩銀子。

另外還有麵條,每天能賣出去個幾十碗,一年下來也賣了十幾兩銀子。

豆腐生意還是老樣子,一年合計能有個二三兩。

豆腐皮包子就要掙得多一些,能有三十多兩。

以上這些刨除掉成本,以及一家人的全年花銷嚼用,還剩下五十多兩銀子。

在梓州,五兩銀子就足夠一個三口之家一年的花銷了。

如果你要是有自己的房產,不用付房租,花銷還會更少。

原來的鄧婆子跟王元寶母子倆,一年到頭都花不了二兩銀子。

這一年過去,王英也活潑不少,連帶著王蘭話也多了一些,隻不過在外人麵前,王蘭依舊不怎麼愛說話。

去年過年的時候,王元慧被事情絆住了腳,沒能回娘家拜年,初心估摸著今年應該會來。

今年過年,比往年更熱鬨,家裡置辦的東西也更齊全一些。

熱熱鬨鬨吃過年夜飯,正月初三,王元慧就跟丈夫帶著一雙兒女上門了。

原本嫁出去的女兒都是初二回娘家,可誰讓王元慧嫁得太遠,趕路都得一天一夜。

王元慧帶了一些特產過來,還給王英和王蘭準備了兩身衣裳。

兩套衣裳針腳都很細密,一看就不像是外麵買的。

王元慧私底下告訴初心,這兩身衣裳是王蘭的親娘私底下偷偷做的,她當娘的沒法護住自己的女兒,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