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狠狠打臉(1 / 2)

就在郭寶亮氣焰囂張的時候,朱俊龍手機響了起來。

看了一眼來電顯示,是林飛揚打來的,朱俊龍直接接通了電話,打開了免提“林飛揚,你回來了嗎?”

林飛揚滿臉歉意的說道“朱書記,非常抱歉,我是今天早晨4點多回來的,躺在床上就睡著了,一覺醒來都已經9點了,我現在正在往市委趕,最快15分鐘可以趕到。”

“那就好,我們等你。隻要你不是心虛了,不敢見人就好。”

“不會不會。隻有彆人不敢見我,絕對不會出現我不敢見人的情況,誰要是敢這麼說,我絕對打得他媽都不認識他。”

林飛揚說完,會議室內頓時傳來了一陣哄笑聲,朱俊龍更是嘴角含笑瞥了郭寶亮一眼。

郭寶亮氣的臉色鐵青,緊緊握住拳頭。

林飛揚,你小子給我等著,看過一會兒我怎麼收拾你。

18分鐘之後,林飛揚急匆匆的推開會議室房門走了進來,道過歉之後,坐在自己的列席位置上。

看著林飛揚那深深的黑眼圈,朱俊龍有些心疼。

林飛揚昨天就已經跟他彙報了已經搞定秦懷年之事,所以,今天的常委會上,朱俊龍故意裝出一副憂心忡忡的表情,心中暗暗得意的看著郭寶亮在那裡大發雷霆,高聲質問,誌得意滿的模樣。

林飛揚坐穩之後,陳登輝直接目光冷冷的看向林飛揚“林飛揚,昨天你說給你一天的時間,今天會公布化危機為轉機的方案,現在,方案你準備好了嗎?”

林飛揚微微一笑“當然準備好了。各位領導,請稍等片刻。”

說完,林飛揚走到旁邊的小屋內,從裡麵拿出了一疊文件,一一分發給眾人。

發完之後,林飛揚笑著說道“各位領導,這份規劃方案是我根據朱書記的指示所製定的關於發展我們天都市黃巾縣港口建設的規劃方案,隻要各位領導能夠大力支持,我有信心能夠在三年之內,把黃巾縣港口打造成為一個一流的大港口,五到八年之內,讓黃巾縣港口躋身全國一流港口行列。”

林飛揚話音剛剛落下,陳登輝頓時興奮起來,立刻冷笑著說道“林飛揚,看來朱書記好像忘了告訴你一件事情,黃巾縣港口之所以發展不起來,是因為港口發展建設所需要的一個重要審批事項中,我們黃巾縣曾經得罪了一個部委的大領導,所以,我們黃巾縣港口的審批總是通不過,林飛揚啊林飛揚,你還是太年輕了,做事情欠缺通盤考慮的思維,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你還年輕。”

說到此處,陳登輝的目光看向朱俊龍“朱書記,您難道沒有跟林飛揚說明秦懷年秦老的這個事情嗎?秦老搞不定,黃巾港的項目根本無法啟動嗎?”

陳登輝說完,會議室內,眾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了朱俊龍。

郭寶亮看氣氛醞釀的差不多了,這才緩緩抬起頭來,表情故作凝重的說道“朱書記,這事情你有些魯莽了,我相信你應該不會不清楚黃巾港項目的關鍵節點到底在哪裡?為什麼你非得執意要推進這個項目呢?林飛揚隻是一個小小的副處級乾部,他不明白這裡麵的水深水淺倒是可以理解,但是你能不知道嗎?上次你親自去都沒有搞定,難道林飛揚一個晚上的時間就能夠搞定此事嗎?”

朱俊龍學著郭寶亮的樣子,故意露出了慚愧之色“郭市長,同誌們,我真的很慚愧啊,我上次親自出馬都沒有搞定秦老,我無能啊,無能。”

郭寶亮笑了,陳登輝笑了,黃少安也笑了。

他們最期待的一幕終於上演了,朱俊龍終於向他們低頭了。

但就在此時,朱俊龍臉上的表情突然變化,他的目光充滿欣賞的看向了林飛揚,語氣突然變得高亢激昂“同誌們啊,我朱俊龍雖然無能,但是林飛揚同誌才華橫溢,年輕有為,我們天都市20年時間都沒有辦法公關搞定的秦老,被人家林飛揚僅僅用了2個多小時就搞定了,林飛揚同誌是我們天都市的大功臣啊!”

朱俊龍說完,郭寶亮瞪大了眼睛,陳登輝直接使勁的搖頭“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他就是一個小小的副處長,他怎麼能搞定秦老呢?秦老的脾氣之倔強,在部裡都是很有名的,林飛揚根本不可能搞定秦老,我絕對不信。”

這次,輪到朱俊龍笑了。

林飛揚緩緩抬起頭來,滿臉得意的笑容“陳部長,您說得秦老是這位嗎?”

一邊說著,林飛揚一邊拿出手機,直接把手機上的一張張照片投射到會議室現場的大屏幕上。

這些照片都是林飛揚、葉三刀、曹振峰三人和秦老的合影。

有在秦老書房裡的合影,有林飛揚在秦老書房裡揮毫潑墨之時曹振峰所拍攝的照片,裡麵還有秦老在旁邊認真觀看的場景,最後,林飛揚直接播放了一段現場的視頻,視頻裡正是秦老稱讚林飛揚書法時候的影像。

等照片和視頻播放完之後,林飛揚笑著說道“陳部長,郭市長,你們所說的秦老和我照片、視頻裡的秦老是一個人嗎?昨天晚上,我帶著曹振峰、葉三刀兩人一起去拜訪了秦懷年老先生,我們一起舞文弄墨,秦老心情很好,最後我們談到了關於秦老和黃巾縣之間的一點恩怨,事後證明,那既是一場人為造成的災禍,也是一次誤會引發的糾紛。

最終,秦老心胸寬廣,當場給部裡的領導打電話,今後,黃巾縣的港口建設審批事宜,不會再有任何的障礙了。困擾我們天都市多少年的黃巾縣港口發展終於可以走上正軌了。而我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因為朱書記之前做了很多工作,再加上朱書記在背後運籌帷幄,這才讓我們三人得以順利的完成任務,不負光陰,不負韶華,不負朱書記對我們的殷殷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