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仙人撫我頂(1 / 2)

《被係統劇透曆史後》全本免費閱讀

於北涼百姓而言,這日極為新奇,人流彙集地又湧來了一群書生和小孩子,孩子裡麵男女都有,拿著厚厚一遝紙,在到處拉人吆喝。

紙張很大,可以一折為四,像農事那欄,甚至用幾筆簡單的線條勾勒出了新式農具的模樣。

對清貧書生而言,當街吆喝確實不是個雅事,但誰讓官府錢給的比抄書多呢?一日能抵抄書三日。

而且幫官府吆喝,和幫商戶吆喝,兩者怎麼能相提並論呢?幫官府好歹能在官府那兒混了個臉熟,能認識不少人呢。

所以他們吆喝得相當賣力,生怕下次這種好事就輪不到自己了。

“各位父老鄉親們,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啊!來看看立心報!話本、農事、大儒文學還有官府最新政策應有儘有啊!”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小孩叫得更為起勁,他們在家裡也做不了多重的農活,難得有個能貼補家用的活。雖然就幾文錢,但也比在家待著強,自然積極得很。

嘿,報紙上的一些內容,旁邊書生和百姓們都說了不少遍了,他們也都記下咧!有時書生忙不過來,他們還能說上幾嘴呢!

這就是山意秋讓書生和孩子搭配一塊賣報紙的原因。

在北涼,想實現全民教育真的是太難了!更彆提什麼義務教育了。

那些書生識字,他們在解說時,孩子在一旁就算隻是聽上幾嘴,也算能是補上一點潛移默化的教育了。

更何況,他們也有規定若是孩子講得還不錯,可以酌情再加點工錢,不多但也能抵一頓飯錢,嚴格控製在能溫飽的人家看不上,貧苦人家又需要的金錢範圍內。

百姓們見此熟悉的情景,自然想起了上次審判劉家時的場景,興奮不已,紛紛湧了上去。

三三兩兩的百姓,無論認識還是不認識的,都能聊上幾句。

一人疑惑地問道:“立心報?這是何物?是上次山大人說的那個?”

旁邊的人朝他點點頭,便迫不及待豎起耳朵聽著書生的講解。

他們倒是不一定會買報紙,但這個立心報每月也就免費講上三天,下個月就是新的內容了。

街裡街坊的就自己沒趕上趟,之後閒聊時候都不一定曉得人家聊什麼,多難受啊。

上次有些人忙得都沒聽上劉家的事跡,雖然後麵聽彆人說了,但哪有自己聽得來勁呢?

聽著聽著,人群裡時不時爆出一聲聲驚呼。

“謔,這玻璃製法聽著也挺簡單的呀?”

一個穿著短褂的、黑頭黑臉的漢子看著被貼起來的立心報,嘖嘖讚歎:“喲,這農具瞧著就不錯,隻用了木頭和一點點鐵的話,也花不了幾個錢,那我得趕緊找城西老六給我做個呢!”

被提到的城西老六想必應是個技藝相當不錯的木匠。

而他身旁的大爺,拄著拐杖精神抖擻,忍不住嘲笑他:“還等你呢?人老六剛剛在這聽了沒多久,就被買了立心報的人攆去鋸木頭了!”

“那可不行,我得趕緊去找城北的狗娃子了!這個,我要一份!”說著,漢子便掏出了十文錢遞了過去,小心翼翼將其抱在懷裡從人群中擠了出去。

見狀,不少莊稼漢也合夥買了一份去找自己熟悉的木匠了。

十文不多,立心報本身就不是奔著賺錢去的,一些經費開支用的都是琉璃坊的利潤。

在北涼琉璃是便宜,但賣去外地還是加了不少價的,更何況那個本就不走平價路線的眼鏡。

山意秋是公布了琉璃方子,但眼鏡製藝還是牢牢握在了北涼手裡,這是暴利。

而對一些讀書人而言,他們自己本就識字,報紙又比很多書便宜得多,每個人都買了一份後,就在一旁尋了個餛飩鋪子,點了杯清茶,坐著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