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林家長子(1 / 2)

《被係統劇透曆史後》全本免費閱讀

吃完餛飩,山意秋和宿子年在人群外,遠遠看著百姓們氣憤填膺地圍著幾個書生和幾個小吏發問。

“怎麼回事?!朝廷怎麼又要收這麼多?!”百姓們的聲量之大,就快要將書生與小吏吞沒了。

比起全靠自願購買的、不知真假的高產作物,這期立心報更引人注目的其實是對新稅的全麵解讀。

趙黎把這幾個月以來所有的稅製都講透了,極其詳儘地寫了這幾個月來的新稅到底要交哪些稅,又是哪些人需要交。甚至用到了山意秋提出的表格法,一目了然。

之前百姓隱約聽說自己要交的稅變多了,也恨新帝不是個東西,可從來沒人清清楚楚地告訴他們究竟要多交哪些稅,一年得多交多少。

新稅頒布才兩三個月,一些稅還沒到要交的時候,一些小額的稅則是分階段交,家裡一時還是揭得開鍋的。

這就造成了各地都在溫水煮青蛙的局麵。

但是要真給他們算清楚了,就會清晰地發現新稅就是一座很難扛得住的大山。

趙黎從沒想過將這事說明白,在他看來他沒多收稅就行了,但耐不住山意秋跪著勸他。

“我知您與趙爺爺想速亡景朝,建立新朝,你們想逼各地起義,攪亂景朝,再由你們看好的人去統一。而您在北涼,是想日後為勝利者獻上一個富饒的北涼,作為您的投名狀。”

“可我覺得,若是有個隻聞趙黎,不聞朝廷的富庶北涼,才是您日後在亂世中立足的最大籌碼。”

“而今隻有將新稅的種種嚴苛之處說清楚了,他們對景朝越憤怒,越會記住寫明此事者的善。這是將您從朝廷中分割出來的好時機。”

趙黎沉默了很久才將她扶起來,沙啞地問她:“你知道你在做多可怕的事嗎?”

他不寫新稅,山意秋自己都能寫,她不是求他寫新稅,而是在求他妥協。

她說起來好像多為趙家著想,實際上卻是在求他打碎千百年來統治者們約定俗成的謀略——愚民,她是在求他啟民智。

啟民智,就是在打開一個不知道未來的盒子。

儘管兩人日後注定要走不同的路,趙黎還是答應了,隻因山意秋有一點說得不錯。

百姓啟了民智後,這些民心就會全在他趙黎身上,而不是朝廷,這就是他們趙家日後可以與繼位者談判的籌碼。至於百姓開多少智,他想他還是能控製的。

哪怕日後北涼統治起來會艱難些,但也得先有日後。

於是,趙黎將新稅各項條條框框都寫得很清楚,對答疑的書生挑戰很大。

自己理解這條條框框的稅就不是個易事,再讓大字不識的百姓也能懂,就更是登天般的困難事了。

此前立心報有過幾次對固有稅種的簡單解讀,那會就好些個書生的嗓子愣是說得快啞了。

山意秋一開始還怕沒人來,畢竟這活重了,也沒加錢。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種苦力活兒竟然有一天都到了能擇優錄取的地步了。

據說,這次一些在稅賦題上有困惑的學子在書院的夫子們的建議下,都紛紛自薦來做立心報的答疑者。原因無他,誰家官府會專門教學子稅賦啊。

其他地方的恨不得說得越模糊越好,百姓們越不懂越好,這般多收稅也方便些。

眼前這幾個書生一看就是富貴人家的孩子,穿戴都比以往的書生要風雅得多。他們之前看了不少次其他書生答疑,自以為做足了心理準備,但迎來的卻是一聲聲撕心裂肺的質問。

“怎麼就半年要多收我一兩銀子了?!”

一個農夫模樣的中年男子氣得滿臉通紅,黝黑又泛著泥土光澤的手緊緊拽著他們的衣袖,硬是要拉著他們討個公道,眼裡閃著絕望的淚光。

書生以為自己算錯了,反複算了幾遍,才確定新稅對這戶人家而言,這半年也就多了一兩銀子不到的稅而已。

在他們看來,隻是一本書的錢。

新稅是離譜了些,但也就一兩銀子而已,何須如此生氣?

在書生身旁更顯慌亂的那幾個小吏裝扮的人,卻並非此前的小吏,而是北涼職權還算大的幾個官員。

他們隻是在趙黎的威脅下,被迫穿上了低階小吏的衣服。

如今他們被百姓們推推搡搡著,鼻子聞著百姓身上積鬱不化的酸臭味,耳邊又全是百姓們的叫罵聲。

官員們想直接一把推開百姓,卻看見了護衛們腰間懸著的利劍,又不得不悻悻然地收了手。真可氣啊!這些護衛這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該護衛誰啊?

不過,他們比起書生更清楚,哪怕每人每半年就多收一兩銀子,整個北涼都會多收上來一個相當龐大的數字。

可是在他們看來,他們今日是真冤啊,真的是問心無愧了。

自隱田一事敲山震虎後,如今北涼的官場真的快如清水一般澄澈了。他們之前是做過不少搜刮民脂民膏的事,可如今他們都靠著投資工坊掙乾淨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