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活著就繼續(2 / 2)

萬俊彥將頭點成了小雞啄米。

他比任何人都要痛恨背後使壞之人。

正想表忠心,就見館長端了碗雞肉湯來。

昨晚,把館長詹士群也嚇了一大跳。

看來這一夜,該沒睡好的都沒睡好。

晏旭接過雞肉湯,謝過館長,去找杜景辰,逼著他吃下一半的雞肉後,將剩下的雞肉和湯,就著饅頭,拉著萬俊彥平分了。

杜景辰看到晏旭對萬俊彥的態度,便沒有多問一個字,待萬俊彥的態度,也一如往昔。

“你家小廝應該隻對那一個饅頭做了手腳,那本來是給晏旭的,後來被我給吃了。”杜景辰隻說了這麼一句。

這是他在迷迷糊糊的時候,想通的。

因為他們一起吃飯時,總是讓著晏旭先吃。杜景辰在考棚裡死死回憶,就想起,早上的時候,他本來也是把第一個饅頭拿起擱到了一邊,準備稍涼後喂給晏旭。

後來見晏旭喝完肉粥就沒了胃口,杜景辰不願意浪費糧食,便抓起那饅頭自己吃了下去。

也是在考棚裡看著饅頭渣,感覺自己腹瀉情況並沒有加重的時候,想明白了事情的首尾。

但那時仍是懷疑萬俊彥,就想撐著考完,出去告訴晏旭。

不過現在嘛……

既然晏旭在看到自己出事後仍然相信萬俊彥,那他也就願意相信。

這把本來進屋時忐忑不安的萬俊彥,給感動得一塌糊塗。

這,才是朋友吧?

可惜,自己沒有……這朋友,是晏旭的。

……

雞啼六響,貢院第三場鄉試,開始了。

晏旭在進場前,本想叮囑杜景辰一聲:讓他撐不住就放棄。

但最終什麼也沒說,隻與其對了對拳,然後走進考場、過完流程,坐去了自己的考棚號舍內。

這第三場要考的內容,是杜景辰擅長、是他晏旭的短板。

就是五道策論題。

要求考生需得結合經學理論,對朝廷政事發表見解和看法。

儒家經學,仍然、始終,是所有考試中的核心內容。

為什麼說杜景辰擅長呢?

論起時事,晏旭和杜景辰了解得一樣多。但晏旭能聯想到的更多。

比如:朝廷如果突然加大力度提拔工部年輕官員的話,那麼,晏旭就能猜測到,如果是連綿雨季,那就是什麼地方的堤壩出了事。

如果是旱季,那就是朝廷要興修什麼地方的水利了。

如果再結合上此前的廷報……拿現在的帝王來說,若是此前誇讚過哪兒的山水美,那就是要修建行宮之類。

但正是這樣的問題,晏旭不能回答得太多。

看破彆說破,讓你議論不是讓你直戳腫瘡。

晏旭就得既要表達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又要避免刺激到任何官員的神經,否則極容易被考官理解為:這個考生太偏激,不適合朝堂。

而杜景辰之所以擅長,就是他對國朝前景充滿希望和向往。

說人話就是……看什麼、是什麼。

看到朝廷加大提拔工部年輕官員,杜景辰的想法就是:哇,朝廷終於重視起了匠人人才!

然後評論起來就是這麼做的各種好處雲雲,幾乎就等於是——粉飾太平。

在他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

晏旭想想就咳嗽,再看看考題【西遼西夏】,咳得就更厲害了。

大景朝的邊境,除了海岸一線外,其餘地方可都不太平啊。

這是重文輕武的帝王,麵對不斷受到滋擾而疲於應付的狀態,想要一個既能安枕無憂、又能長治久安的法子了是嗎?

大概,不少考生會出的主意是:和親、割土、賠銀……

偏激些的考生會回答:重武、死戰!小小西遼、小小西夏,怎經得起我人才濟濟的大景?

了解主考官心性的考生可能就會答:談,談和。以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益。

杜景辰應該會選擇的是第二類。

彆看杜景辰天真又呆板,但他也是經曆過戰火傷亡之痛的人。

他的家人們啊,也就剩他爹娘和他三口。

而晏旭呢?

他咬著筆杆,三類都不想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