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配菜配料處理完以後,時間也已經到了半個小時,齊修將浸入冰冷神水中的內層皮取了出來,放在了雷音砧板上。
此時的內層皮已經泡發開了,不過,它並沒有膨脹,相反,它還縮扁了,由原先的五、六毫米縮扁為了三毫米。
它的顏色也變得更為潔白,觸感絲涼,依然彈性十足,但卻也垂感十足,有一種它經過浸泡後沉澱、厚重了的感覺。
齊修握住神紋菜刀,挽了一個刀花,“剁剁剁”的幾刀下去,就將這圓球狀的內層皮切成了像是絲帶一般的長條狀,每一根的寬度都像是精心測量過的一般隻有一厘米。
將這些絲帶狀的內層皮放入大碗中,在依次倒入黃瓜絲、熟豆芽、花生粒、調料水、油潑辣子、芝麻醬、蒜泥與鹽味精融合的調料、醋等一係列配菜配料。
最後,齊修拿起筷子,開始攪拌。
隻要將之攪拌均勻,圓蹦蹦版的涼皮就新鮮出爐了!
沒錯,齊修做的就是涼皮!還是最有名的陝西式涼皮!
涼皮,陝西小吃的一朵奇葩,是擀麵皮、麵皮、米皮、釀皮的統稱,也不過是糧食製作的一種食品,看上去和麵條一模一樣,並未披戴什麼桂冠與盛裝,但可彆小瞧了它。
陝西涼皮作為漢族特色小吃之一,它曆史久遠,傳說源於秦始皇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
它冬天吃能保暖,夏天吃能消暑,春天吃能解乏,秋天吃能去濕,可謂是四季皆宜、不可多得的天然綠色無公害食品。
在《本草綱目》上說:米能養脾,麥能補心。
其種類繁多,根據原料、製作方法、地域的不同,各地叫法不同,製作方法各異,調拌也各具特色,口味不同。
主要有:麻醬涼皮、秦鎮涼皮、漢中涼皮、岐山擀麵皮、麵筋涼皮等。
口味有麻辣,酸甜,香辣等各種口味。
它有兩種吃法,一種是涼吃,也是最常見的,一年中的春、夏、秋三季均可。
還有一種是熱吃,即把皮子蒸好後切好放在籠屜上,下有爐火加熱,使皮子始終保持熱騰騰的狀態,這種吃法多在冬季,但也有一部分人大冬天仍要吃涼皮子,喜歡的就是那個爽勁兒。
齊修選的做法就是常見的涼吃,而且還是麵筋涼皮的做法!
之所以選擇這種做法是因為這種涼皮沒有那麼講究,做法也比較簡單隨意。
當然這指的是選擇食材方麵,可以比較隨意,但做法,還是必須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味講究。
不過,雖然是這種做法,但畢竟材料是不同的,做法也是不同的,比如說,麵筋這東西他懶得弄,就沒準備放。
但這樣並不會影響口感。
很快,齊修就將四份涼皮攪拌均勻了,1隻圓蹦蹦隸屬一份。
依次擺在了放大成像是桌子一樣的雷音砧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