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1.秦時風韻(68)一更(1 / 2)

秦時風韻(68)

引薦的目的達到了, 結果比預想的好的多。

桐桐起身,該送四爺離開了。

兩人攜手往四爺的馬車那邊去,桐桐低聲叮囑:“路上莫要耽擱, 近些日子天氣晴好。時日久了, 怕是要落雪……”

四爺:“……”這是要去多遠的地方麼?

從鹹陽到雍城, 就是從鹹陽到寶雞,陝西境內呢!兩地相隔一百五十公裡多點, 也就是三百多裡路。

驛站傳遞消息, 一天三百裡,是最常規的消息傳遞速度;快些的,要求一天六百裡, 也就是說,有加急的消息,一天咱們可以派人打個來回;再要快些的,八百裡加急,你早上送信,我半晌就收到了。

這是帶的東西多, 坐馬車慢慢的走。如果不帶東西, 帶人騎馬而行,現在出發,晚上趕趕路,肯定不用到半夜就能入雍城。

四爺跟她算這個賬:“你就是想我了,依你騎馬的速度,早上從鹹陽走,午膳咱倆能一起用。”就這點距離,至於嗎?

桐桐:“……”而今這不是車馬慢嘛!

不過,這麼一算, 桐桐也覺得我大概是有點毛病了:也是!就這麼點距離,送什麼送,整的我都以為他要去天涯海角呢。

感情這個距離就是想回就回,騎馬當天就能到呀!

“那……那就沒啥了。”走吧!真不用依依不舍!我就是一個月跑一次,也很方便。前一天早上走,午膳一起吃,住一晚,第一天吃了午膳往回趕,晚上不會太晚就能回到鹹陽宮。

四爺刮她的鼻子,轉身上了馬車,“回吧!”都上了馬車了,又撩開簾子,無聲的叮囑:彆喧賓奪主。

桐桐朝前走了兩步,隔著車窗低聲問他:“……若是提前親政,可行性有多大?”

突然提此事?

四爺沉吟,低聲道:“嬴稷十九歲即位,他六十歲時宣太後才去世。母子有爭鬥,但宣太後的影響力一直在。若不然,楚係不會勢力那般大。”

桐桐左右看看,小聲道:“嬴稷即位,乃是楚係魏冉等人支持的。甘茂等人支持的是贏壯,最後事敗,連嬴蕩的王後也被逼回了娘家魏國。楚係當初有擁立之功。”

說是當時的丞相甘茂是被魏冉所逼,其實就是王位之爭,甘茂敗了,怕惹殺身之禍,跑了。

但而今不同,而今嬴政王位來的正,趙姬和呂不韋的權利被束縛住了,提前親政真的不可嗎?

四爺看桐桐:“嬴政十三歲登基為王,一十一歲親政,這中間過程及其複雜。第一要求親政,應該是在大婚之後,十七歲的時候,但當時呂不韋沒答應,隻推到半年之後,而趙姬同意了呂不韋的提議,打算在來年年首,還政於嬴政。”

桐桐:“……”

“但是,呂不韋並未履行諾言。巧合的是,在這個還政拖延期間,成蟜異動……而後趙姬以嬴政王位不穩為由,拒絕了嬴政親政,將其推到兩年之後。”

桐桐聽懂了,四爺的意思是:成蟜叛亂的背後有陰謀,哪怕沒有相關記載,可從時間上反推,應該是跟嬴政親政有關。

亂局之下,趙姬和呂不韋才有不還政的借口。

她問說:“第三次呢?第三次又為什麼?”

“第三次趙姬未曾同意,那該是她跟嫪毐接連育子期間。”

桐桐:“……”

四爺就道:“而後,嬴政才做了強勢親政的準備。他清洗的是嫪毐一黨,因為之前,他答應呂不韋,會按照《呂氏春秋》治國。《呂氏春秋》的主要思想就是無為而治!”

也就是說,他先與呂不韋達成了合作,換呂不韋支持他親政,而後清洗了嫪毐一黨,收繳了趙姬的攝政之權。

親政之後,這才清理了呂不韋。

四爺就說:“嬴稷從十九歲,到六十歲,隻要宣太後活著,他就沒能徹底的將其權利收回。宣太後一直影響著朝政!母子有爭鬥,但無法割裂。而今,趙姬才三十來歲,嬴政要親政,趙姬這一關不過,就過不去。你能轄製呂不韋,但趙姬……不是你能管的。得看嬴政自己!他是否能過的了親情這一關。”

桐桐:“……”從秦到漢,太後的權利當真是大到無以複加。後來諸多朝代最忌諱後宮乾政,這皆是曆史教訓得來的。

四爺就說:“你能創造機會,叫嬴政接觸外人,在外樹立威望,這對他提早親政當然是有好處的。”尤其是剛才提的,趁機叫嬴政跟士子才子見麵,這無疑增添了世人對秦王的信心。

而你能做的也就是這樣了,趙姬那一關,必須嬴政自己闖,誰也替代不了他。

桐桐‘嗯’了一聲,再未言語。

四爺就說她:“莫要心急!切忌拔苗助長。”

明白!明白!

四爺這才朝眾人拱手,然後看桐桐:“走了!”

“嗯!我要想你了,就去看你。”

好!

四爺催著車夫啟程,馬車這才動了。

他在窗戶上朝後看,見她站在原地又開始癟嘴,他就笑:傻乎乎的!人家嬴政離了你,一樣什麼都乾成了。

馬車遠去了,桐桐轉身,跟李斯幾人作彆,而後徑直朝馬車而去,嬴政還在車上呢。

她一上車,嬴政就笑:“阿姊舍不得呂四子。”

“哪有?”桐桐低聲說亭子裡的幾人,而後說了主意:“該見見,讓人看看秦王。”

“阿姊總有急智破局。”此法看似給呂不韋麵子,可其實樹立的是自己的威信。

馬車悠悠,調轉車頭,回鹹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