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秦時風韻(79)一更(1 / 2)

秦時風韻(79)

麃公打敗魏軍, 攻下卷邑等地,斬首三萬餘。

秦軍以斬首記軍功,此次, 乃是修正了記軍功之法之後的第一仗,此法已然頒布, 但麃公未曾執行新法,以舊法記軍功。

呂不韋在朝堂上彈劾麃公:“有法不尊, 此為不法,不法當法,該誅當誅。”

麃公自是不服:“大王,老臣侍奉四王, 為大秦征戰無數。老臣寧死戰場之上, 也不甘因此而殞命。”說著, 便往下一跪:“請大王明鑒。”

贏傒覺得此事大王為難,便道:“麃公,大王未曾親政,此事大王如何決斷?不若請太王太後……”醜兒那丫頭損主意多, 她把這事擔了即可。

未親政, 之前桐桐還會打著替太王太後聽政的由頭, 在側後方坐著,以示有太王太後攝政。最近這幾次, 該為親政鋪墊了,她壓根就不去。

贏傒之意, 親政在即, 決斷之後容易惹爭端之事,‘太王太後’出麵處理,其他的獎賞有功之臣, 此時大王決斷即可。

因此他就說:“大王,臣祈請太王太後。”

桐桐就在後殿,黃琮才要唱名,桐桐擺手:莫急!

就聽嬴政說:“請太王太後之前,寡人跟麃公說幾句話。”

麃公抬起頭來,看向大王。

嬴政自王座上下來,一步一步的,雖束發之年,然亦是比常人更高大。一去半載,大王高大許多。

“麃公侍奉四王,更是先王托孤之臣。寡人依賴諸公,有諸公在,在寡人看來,便如先王在。然我大秦能威震九州,何也?乃是我大秦將士以劍鋒以性命開拓而來。而麃公乃其中一員,功勳卓著。”

麃公默默的垂頭,跪於大王身前。

“我大秦以法治國,而後秦強盛於諸國!今日,寡人讀先賢策論,偶讀管子。管子有言,‘不法法,則事毋常;法不法,則令不行’……”

桐桐在外麵默默點頭,管子這話的意思是:如果不用律法來推行法度,那麼國家就沒有常規的判斷是非的標準;如果法度不用法律的形式而推行,那麼朝廷的政令就不能實施貫徹。

就如麃公,朝廷頒布新法,你不執行,若是不用律法來整治你,那麼此新法何人肯執行呢?

執行者不能獎,因為他做了該做的;不執行者如果再不罰,此法無法推行,便如同虛設。這於朝廷難道是好事?

就聽嬴政道:“因而,寡人不舍麃公如不舍先王,但亦不能不罰。先王曾替華陽太後受刑,寡人曾以律法處罰太後。不論是先王亦或是寡人,所維護者,秦法而已。以秦法而論,丞相之言,未有錯處。”

呂不韋抬起頭來,深深的躬身。

麃公再不抗辯,從懷裡摸出虎符,雙手奉上。

嬴政未曾急著接,而後接著道:“然則,管子又有言,‘令未布而民或為之,而賞從之,則上妄予也;令未布而罰及之,則上枉誅也’……”

這話的意思是:法令沒有公布,百姓偶爾得知而遵守了,如果給予獎賞,這是上位者的錯誤,有令自然當遵,不該給予獎賞;法令沒有公布,百姓沒有遵守,此時上位者若因此而治罪百姓,此亦為枉。

“此次,新法頒布之事,麃公在戰場之上。便是他知,亦是無法準確的傳達給每個將士。因而,以此治麃公死罪,亦為枉矣。”

麃公猛的抬頭,看向大王。

嬴政抬手接了虎符:“因而,麃公有罪,然念及戰事複雜,因事奪情,收虎符,交兵權。降爵三等,食祿隨等而降。又念及年邁,命其回鄉養老。”

麃公接連叩首:“謝大王大恩。”

嬴政看著跪在眼前的麃公,看向那花白的頭發,而後轉身,坐了王座,問說:“丞相可有異議?”

呂不韋拱手:“臣無異議。”

嬴政又看向大殿其他人:“諸位可有異議?”

“臣等無異議。”

桐桐轉身走了,未有親政之名,可這不是相當於親政了嗎?

一過年,滿朝多是請親政之聲。

按照禮儀,這需得三請,等三請禮儀走完,已然是春末了。

這年四月,鹹陽宮中要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六國使臣儘皆參與,十四歲的秦王嬴政要正式親政了。

第二天便是親政大典了,桐桐看著嬴政換了禮服出來,她轉到身後:“腰帶可還合適?”

合適!極為合適。

“又高了一些,腰身也壯了。”

兩人正在試冠冕,桑榆急匆匆回來:“大王,太後於宮中自縊!”

嬴政手裡的冠冕一鬆,直直的往下掉。桐桐一把接住了,轉身問說:“太後如何?”

“幸而侍婢發現了,並無大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