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6.秦時風韻(83)二更(1 / 2)

秦時風韻(83)

滅韓國?

四爺看桐桐, 隻要是打仗,她腦子裡一定是奇招迭出。但是,有些東西得注意。

桐桐一邊端著酢漿喝著, 一邊看著他。這酢漿微酸,有些像是西北之地後來百姓常吃的一種漿水麵所用的漿水。

夏天時,將煮完麵條的麵湯放在太陽下曬著, 發酵就有酸味。漿水發酵的時間短, 就微酸。若是發酵的時間長, 就比較酸。

放入麵條,炒了蔥花調味, 夏天吃著比較解暑。

而今,這玩意也是渾濁的, 像是麵湯子發酵出來的,微微帶著酸味, 食肆酒館裡, 以此為飲。

今兒她跟四爺在外麵, 坐在此處,遠看能看見高處的章台宮。

四爺要跟她說事呢, 她擱那看著酢漿,還轉著碗, 一會子聞一聞,一會子微微抿一口試一試。

他就:“……”這又是想哪去了?

桐桐問:“想吃漿水麵嗎?這玩意我覺得跟漿水差不多。”

“琢磨這個呢?”

桐桐:“……”我就是感歎咱這飲食習慣,幾千年了, 還沒丟:“今晚上就吃漿水麵吧。”想著應該挺香的。

她這一打岔,人家不說了!桐桐趕緊放下碗:“你說!你說!我聽著。”

四爺拿這人徹底沒法子,就提醒她說:“孫子兵法說,兵者, 詭道也。此話在後世一直被當做兵家金科玉律。可而今,孫子才死了多少年?”

桐桐:“……”你還真問住我了!知道其大致年代就不錯了,哪記得住哪一年死的?“大概有兩百年?”差不多吧。

四爺點頭,差不多:“不算遠!”

“但也不算是不遠吧。兩百年了!”

“你不能以後世的時間算如今!後世發展快,一年一變,十年飛速。但而今呢?這兩百年,時代未變。傳播慢,各種思想爆發期,相互碰撞期,誰的理念能被推崇?”

桐桐‘哦’了一聲,意思是孫子遠不是後世那般地位。想想也對,孔孟的地位也就那樣,對吧。可以理解:“然後呢?”

“而在孫子之前,人家是怎麼打仗的?”四爺就說:“先下戰書,而後約戰,此為禮。”

桐桐撓頭,春秋時,是如此:先相互下戰書,然後約好打架的地點。使臣相互送戰書,這才有了‘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的話。

排兵布陣必須整整齊齊,你五百戰車,我五百戰車。沒排好,咱先不打,等你排好了,我再跟你打。如果這個時候不等對方排兵列陣先開戰,這是不道德的。

還有,人家規定,戰場上不許俘獲年邁者,此為不仁;戰場上對方的戰車壞了,不能去追擊。

記載中,楚國和晉國就有這樣的情況,晉國的戰車壞了,楚國的士兵不攻打了,還過去幫忙把晉國的戰車給修好,而後重新開打。

但這是春秋時候的事了,後來不就是孔子所批判的禮樂崩壞麼?

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這話的意思是說,禮樂征伐是天子才有的資格,天子征伐諸侯,此為正義的。而諸侯之間相互征伐,此為無道。

因為戰國時期早沒有了那種君子之戰,所以才說,春秋無義戰,戰國無君子。

春秋時期所有的爭霸之戰,皆為不義!

戰國禮樂崩壞,毫無君子之行。

桐桐就說:“所以,不君子又如何呢?”

“但你忘了,任何習慣都是有慣性的!而今在一個變革期,非君子之戰就是被討伐的!而你,你的手段一定比非君子更‘小人’。”

桐桐:“…………”這話說的!兵家之事,對吧!不能按照儒家的標準來判斷。

但話說到這裡了,她腦子裡靈光一閃,蹭的一下給站起來了:“這倒是提醒我了!孟子說,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可對?”

對!那又如何?

“你擔心我不君子,惹非議,使得韓國打下來都不好治理,是這個意思?”

對!

桐桐就笑了,壓低聲音:“既然孔子定了調子,我按照孟子所說去做,總歸不會錯了吧。”

四爺:“……”願聞其詳。

桐桐便一臉得意:“孟子不是說了嗎?征者,上伐下,敵國不相征。這不就是說,要打仗,那一定是上位者征伐下位者,兩國便是為敵國,也不讚成相互征伐。那如果我先逼的韓國跟秦國稱臣,那秦國便是上位者。彼時,韓國若有不服者,以上伐下,我占理呀。”

四爺:“…………”孟子的話你是這麼想,這麼用的!那孟子怕是不能含笑九泉的。

桐桐卻笑:“此策,可瓦解韓國,使其喪失求存之心。若戰,耗費最小。一戰,便可滅國!”

四爺看她:曆史上,韓國被打的遭不住了,於大致十二年後向秦稱臣,納地效璽,請為藩臣。又一年後,韓國連南陽也獻給秦國了。饒是如此,亦是沒能躲過被滅的命運,又一年,秦出兵,韓滅。

今兒一說話,話說到這份上,她竟然從孔孟的話裡想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而這竟然與曆史這般巧妙的巧合了。

當然了,她這會子還沒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