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秦時風韻(116)二更(2 / 2)

魏王站起身來,看著跪俯於地的大臣,緩緩的閉上眼:“回複秦使,魏願割讓許邑、鄢陵二城於秦……”

說完,猛的睜開眼:“賜信陵君以死罪……”

話還未落下,大殿外急報:“信陵君自戕於府邸!”

滿殿大臣愕然,有人俯地抽噎:“信陵君……信陵君……”

不知誰邊哭邊哼唱了起來:“……慕公子之行以係天下安危……惋公子之誌以爭岱華巍峨……惜公子之名以比芝茂蘭芬……歎公子之殤以見棄於君王……”

而後慟哭聲一片!

魏王恨極,下旨不許魏人吊唁信陵君。

然則這則出自秦國文淵君的悼詞不知何時流傳卻是更廣!魏國的小兒在大街小巷中儘皆傳唱!

魏王宮中,魏王一遍擦拭劍,一邊問說:“寡人可算刻薄寡恩?”

龍陽君未曾言語。

魏王以劍指天:“寡人便是失儘城池,猶有王城在!有王城在,便休想叫寡人降秦!寡人豈是韓王那等無骨之人可比?嬴政小兒,寡人等著你來取寡人首級!”

龍陽君看著輿圖上被抹去的許邑與鄢陵愣神:秦若巨獸,一口一蠶食,當真駭人。

“許邑?鄢陵?”楚王看著輿圖:“此二城儘歸秦國?”

“正是!”屈鵬看向楚王:“臣此來,便是與大王商議遷都之事。”

楚王轉過身來,一臉悲愴的看向屈鵬:“遷都?又遷都?除了遷都,爾等可有他策?”

屈鵬未曾言語。

楚王一掌拍在案幾之上,“想先王之時,秦楚兩國盟好,自此,二三十年彼此守約,從無戰火。而今呢?而今因何之故,我楚國被其所逼,處處後退?”

屈鵬歎氣,秦之野心,因屈景昭三家之故?

他不欲辯駁此事,隻道:“大王,而今不做他想,您隻想,許邑、鄢陵歸秦。秦若攻楚,自邊境而來,距離我郢都僅僅一百六十餘裡,半晌可至!想及此處,敢問,大王您夜裡可能安枕?”

楚王看向輿圖,未曾打斷對方之言。

屈鵬這才又道:“之前,此二地歸魏!我楚國隻要與魏國、韓國結盟,便可輕易拒敵!為何?隻因秦要攻楚,必經黽隘。

黽隘乃要塞,地勢天然可為塞!隻要魏韓守住關隘,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秦亦不能。

若秦人另尋他路以攻楚,那便是將後背給韓、魏。秦國懼怕腹背受敵,因而,韓、魏存,我楚國便安全無虞。

而今,韓國成了秦國韓郡,魏國割讓許邑、鄢陵。黽隘位於兩城之間門,橫跨於兩城。此地歸秦!秦自關隘而出,直撲我楚國都城,半晌時日而已。

此種境況,大王啊,除遷都還能如何?”

楚王沉默了,良久良久,環視著而今的大殿,一下一下撫摸著大殿中的柱子,問說:“遷都……遷往何處?”

“東遷壽春。”

“何處?”

“壽春!”

楚王瞪著屈鵬冷笑:“壽春原是黃歇封地,黃歇死,封地被你三家瓜分。你讓寡人去壽春,以壽春為都城!這是要圈禁寡人麼?”

屈鵬驀然變色:“大王何出此言?我大楚境內,何處不是王土?王土之上,何人不是我王子民?臣絕無私心!

大王細想,壽春距秦遠!秦若來襲,攻打都城,需得奔襲千裡。真有那一日,秦軍必然疲乏,我楚軍以逸待勞,必勝!

楚國縱深長,這便是抗秦之依仗。而今有強敵,焉能不用地利之優勢?這般思量,大王便知,選壽春臣等皆是為大王考量。”

楚王笑了,一臉的落寞:“莫要以為寡人糊塗!皆為寡人考量?非也!你們三家利益相關,又彼此防備。

秦軍來,抗之;若不來,便退之。誰敢挺身而出,主動為楚一戰?無人!為何?保存實力!怕實力受損,另外兩家會吞了受損之家。”

屈鵬未反駁:難道大王不是因防備三家,才深恨項燕折損人馬。

楚王亦想到此,他笑了:四方彼此防備,何人可為兵抵抗秦國?

收斂心絮,楚王問:“遷都,可!遷都壽春,可!隻是對秦,是否另有他策?”

屈鵬道:“是否能交好秦臣,以影響秦王。”

“何人可影響秦王?”

“贏蠶可!”屈鵬低聲道,“隻是需得投其所好。”

“此女好甚?”

“此女好美食,文淵君著人在楚國采買茱萸、梅子,贈與贏蠶。”

“隻好這些?”楚國又有多少美食可贈?

“此女好賦與美色。”屈鵬解釋道:“公主曾尋屈家取屈子之賦,贈於贏蠶!另有……文淵君乃美男子,聽聞秦長公主喜好打扮文淵君,常以衣飾相贈。”

楚王沉吟:“宋玉……如何?”此人擅賦,乃聞名天下之美男子。

“宋玉極好,隻是不再年少,怕是難入贏蠶之眼。”

“宋氏多美男,命宋玉攜宋氏美少年赴秦……”,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