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秦時風韻(127)一更(1 / 2)

秦時風韻(127)

趙偃起身, 俯視跪於地上的郭開:“此次秦國之行,如何?”

郭開忙膝行了幾步:“大王,臣與鹹陽城中, 遍見諸國宰相。齊國後勝依賴以秦, 處處以秦為首,聽聞秦長公主大婚之後, 秦王欲冊封齊國公主為夫人, 這秦國王後之位,怕是這位齊國公主的。”

齊國?而非楚國?

趙偃坐下,看著郭開:“秦楚之間交惡?”

“楚國之事大王該是儘知。”郭開直起身來, “楚人皆傳項燕複國, 楚王召項燕一辯。然楚宮中有消息出,楚王不信項燕, 埋伏刀斧手以除之。

昔日受項燕恩惠之宮婢傳遞消息於項燕, 項燕未曾理會,欲進宮自辯。卻不料半路上果被截殺, 項燕心有防備,竟是逃了出去。

楚王下令, 羈押項氏族人,項氏懼怕被誅族, 因而已於兩月前,整軍兩萬, 自立為項。”

趙偃‘嗯’了一聲,他自知此事:“鹹陽城中如何議論此事?”

郭開馬上道:“臣於女閭中聽聞……”

“嗯?”

郭開不解, 看向大王:“女閭中彙集商賈,消息極多。雖真假難辨,但亦可做參考。”他嘿嘿而笑:“您知臣, 臣焉能不去女閭之地?”

趙偃看他:派於他身側的馬弁已死,傳回之訊息已然無法得知其真假。郭開自說去過女閭,那隻能是密信被截獲替換?

是秦國密探殺了馬弁,叫寡人疑心郭開?

亦或者是郭開背後又乾了什麼,怕被寡人所知,因而殺了馬弁。而後回來便自爆其行蹤,以安寡人之心?他是想告知寡人,他並不知身邊有密探?

趙高跪坐一邊,默默的垂下眼瞼:多疑,君王之共性。

趙偃審視一般看郭開,示意他繼續說。

郭開忙道:“鹹陽城中消息龐雜,臣以為有兩種說法頗為有趣。

其一,有人議論,說項燕早在之前被秦國俘虜時已投了秦國,而今在楚國所為,儘皆受秦國指使。項燕反楚?非也!實乃秦將,奉命而為。

其二,此次楚國內亂,實乃楚國與項燕中了秦國的計策。此計必為秦國主婿文淵君所出!他於鹹陽城外評項燕,貶損以極!

然,雖為貶損,亦不失為真話實言。楚人恨之,族人若再恨之,項燕無以立足。此策極毒辣,項燕實乃被秦文淵君逼反。”

趙偃看了另一邊的趙高一眼,兩人對視,之後又都看向郭開。

趙高問了一句:“項燕區區兩萬人馬,內亂必可平。楚國帶甲近百萬,必不至於發不出平叛之兵!此亂如何能內亂?”

“鹹陽城中儘皆議論,說兩萬人馬雖少,無一為禍。但卻給了楚國屈景昭三家把持朝政、脅迫楚王以借口。

項燕所反者,楚王也。楚王之前多依賴項燕,而今與項燕反目,楚王可依賴之人越發少了,軍中更是如此。

三家若留項燕二萬人馬,使其不至於壯大即可!而後拖住,久久不能平叛,此做法對屈景昭三家之利顯而易見!項燕已成那三家轄製楚王之籌碼。

臣以為此言論甚是有理!因而,臣亦以為,項燕於項地,不至於立死。”

趙高低聲道:“大王,丞相此行頗有功勞!此消息需得我趙國之坐探從楚國查實!若是確實如此,臣倒是有一策。”

“哦?”趙偃看向趙高:“說。”

“趙國可暗中資助項燕,使得楚國‘假內亂’,便為‘真內亂’。”

趙偃坐了起來:“楚國若亂……而後呢?”

“項燕乃宿將,乃楚之柱國,此人若做大,秦國焉能不懼怕?秦國盼著楚國內亂,此內亂必為秦國之算計。可秦國亦怕此內亂不可控。項燕若勢大,秦國滅楚便遙遙無期。此策,可打破秦國所製定的滅六國之策。將楚國排在最緊要之位置!”

趙偃起身,看輿圖:“秦有通楚之道。”

他點在了許邑與鄢陵之上,“魏國將此二城割讓於秦國,逼的楚王遷都。可此通道一打開,秦軍確實可長驅直入。”

原來這一步棋早已經布下。

趙高忙道:“正是!秦國若先出兵攻楚,趙國之危可暫解。項燕有我趙國相助,兵械糧草有人供給。

秦若攻楚,項燕必抗秦,楚人必能對之改觀,擁護於他。若如此,他便不會蜷縮於項地,自此不缺兵源。

彼時,項燕要兵有兵,要糧有趙國資助,要軍械有趙國打造。而楚王無勢,手中殘存勢力需得自保。屈景昭三家生死存亡之際,焉能不用心用力?彼時,楚國必亂。秦國介入,必會陷入沼澤。

加之楚國地域廣,縱深長,多山多水澤,氣候又與秦不同。秦若入楚,會如何?”

趙偃看了趙高一眼,此言有理,“然秦國豈會這般輕易上當?稍一動,必被秦國所察!”

“可若聯秦滅楚呢?”

嗯?

“於秦國而言,我趙國乃刀俎之肉,可宰可殺,不以我趙國為意!大有蔑視之心!換言之,秦國不懼趙國。”

趙偃眯眼看趙高,趙高忙低頭:“大王,此言不入耳,然則,而今入耳之言難救國。”

“罷了!”趙偃不得不承認,趙高所言為真,他咬牙切齒“嬴政贏蠶自來蔑視於寡人,寡人儘知。”昔年敢奚落寡人,而今又豈會將寡人放入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