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4.秦時風韻(131)二更(1 / 2)

秦時風韻(131)

趙偃之死, 意外已極!

桐桐欲往邯鄲,人未啟程,趙偃卻已死。

曆史上, 趙偃肯定不是現在死的!因為嬴政一統天下的腳步提前了,以趙偃的壽數, 他且死不了呢。

按說,趙偃的死期應該在曆史上秦國攻趙的時候。

彼時,趙燕開戰, 秦國借機發兵, 連下趙國九大城邑。趙燕兩國還在鏖戰, 秦軍突襲趙國, 而後趙偃突然薨逝。而在他薨逝之前,他確實乾了一件事,那便是廢了太子趙嘉,改立了倡後所出的趙遷。

改立太子之時,他這兩個兒子都已經能看出賢愚了。

趙嘉,原配正妻嫡出長子, 有德行, 人聰慧, 無罪被廢。

趙遷,倡後所出, 備受寵愛, 不學無術、品行不端, 在國祚將不存時,突然改立此子為太子。

緊跟著,趙偃就突然死了。

而後趙遷果然就極其昏聵,他聽信郭開讒言, 殺李牧,而後趙軍一潰再潰,直至被秦所滅。

現在這個時間點,趙嘉還是個孩子,趙遷年歲更小。而且,趙遷已經被冊封為太子了,趙嘉為太子這個事早就被蝴蝶沒了,怎麼就突然的,趙偃又在趙國最需要決策的時候,死了呢?

第二封密報來時,桐桐才窺探到一些蛛絲馬跡。

此應該亦不在趙高的預料之中!

趙偃死於炭氣,然則此乃意外亦或是有人謀害,無從下定論。

倡後服侍大王,她哭訴道:“大王畏冷,下令要火鼎。此寢宮宮婢儘皆可為證!”

大王初躺下時,雖時有鼾聲,但間歇確實與王後低語。低語了些甚,無人聽清,但之後王後要火鼎,拉帳子,大王亦未反駁。

倡後又辯道:“國事煩難,我夜裡難安枕,便令人熬了安神湯藥。藥渣、藥碗具在!我先飲半盞,剩下的大王飲下。此本不是為大王準備,乃是我自用的。

誰知半盞之下,我無法入眠。倒是大王疲乏,睡著了。我怕翻來複去擾了大王清淨,便在帳外歇了。我躺下時,大王鼾聲震天響,此亦有證人……”

火是大王自己要的,帳子是大王自己要放下的,安神湯是大王喝了王後喝剩下的,然後睡意昏沉之下,因炭氣而死,誰之過?

便是懷疑倡後,可倡後為何要害大王呢?

她兒子是太子,有甚必要?

國難當頭,便是對太子再不滿,朝堂上並無一人明確提出要換太子!隻有宗族耄耋老者提過一次,並不和時宜。

朝堂諸臣,輕重緩急分得清。於趙國而言,要緊的是換太子麼?

不!要緊的是保下趙國。

一心求穩尚且不及,嚷著換太子作甚?

桐桐將密報給嬴政:“倡後被郭開所利用!郭開收賄賂極多,趙偃已然不滿。朝中儘皆懷疑有人出賣趙國,趙高能自證,郭開卻無法自證清白。

他懼怕失去手中權力,更怕因此而喪命。倡後能接觸的朝臣唯有郭開,也唯有郭開支持太子遷。是郭開為己身,一再提醒倡後,趙遷儲君之位不穩。

倡後這才兵行險著,殺了趙偃。趙偃死,而趙國正當國難,此時誰敢興廢立事?”

有太子,便有趙王。有趙王,趙國人心便穩。

因而,便是天下人儘疑倡後,亦不能阻止倡後之子登基為王。

嬴政歎氣:“倡後贏,贏在趙國群臣心有趙國!”

正是!

李牧一拳打在柱子上,看向趙高:“此事蹊蹺!”

趙高:“……”他未曾想到倡後敢殺趙王!他隻想留郭開之命,留郭開與王後,此二人可亂朝堂。

誰知郭開這般膽大,攛掇倡後謀殺大王。

此一點,不需求證,此一定為郭開所為。

大王若在,依郭開之罪,死不足惜!為安軍心,大王未必不會殺郭開。

郭開乾過什麼,隻他知曉。而今未曾詳查,但依郭開貪財之性,難保有許多自己也不知道的內情。

因而,大王死,郭開才真的可活。

而郭開為了活命,為保住權利富貴,攛掇倡後殺大王,便合情合理。

趙高跟李牧低聲道:“若此時非要追責,人心必亂!假相,為趙國計,隻能假做此事為意外!扶太子登基,以安人心。而後再論抗秦,如何?”

李牧沉吟半晌,終究是點了頭:“依你所言。”

倡後看著穿好冠冕的兒子,低聲道:“哭!哭著要丞相……除了丞相抱,誰抱你也不許去……”

趙遷乃幼童,自是聽從阿母之言。

李牧前來抱,他哭聲不止。

趙高以蜜果哄之,他打下去,依舊哭鬨。

嘴裡嚷著:“要丞相……要丞相……我要丞相……”

李牧麵色隱忍,趙高一把拉住了,低頭哄趙遷:“大王稍候,丞相即刻便到。”說著,便朝倡後看了一下,“臣親自去請丞相。”

倡後這才抱了兒子,哭的梨花帶雨。

郭開早就聽聞大王薨逝,而今聽到趙高前來,他馬上大聲哭嚎:“大王——大王——痛煞臣啊——痛煞臣呐——”

趙高進去,看著做戲的郭開,嘴角勾了勾:“丞相請!”

郭開擦了眼淚,一把抓住趙高:“我郭開在時,大王可有一日不好?我郭開才離開大王幾日,大王便薨逝了……大王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