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秦時風韻(139)一更(2 / 2)

懸板夯造的意思是,城牆幾乎直上直下,沒有任何緩坡!因為城牆高,為了使其堅固,下麵總有緩坡的三角區域,以起到加固的作用。

而大梁城選用懸板夯造,牆內牆外儘皆垂直,人壓根無法攀爬。

“城牆上有女牆,角樓……”

女牆乃是城牆上鋸齒一樣的那個造型,豁口可攻,一閃有牆可擋。

角樓有瞭望與防禦之用。

蒙恬說:“我家祖父說,諸國都城,最堅固者,非大梁莫屬。”

他說著,就指了指另一邊:“此乃渡口,何時拿下。”

最初的計劃是切斷渡口,因北方水係發達,秦有水師之利。她原本是打算暫時切斷大梁與外界的聯係。

可現在,她不打算這麼乾了。

桐桐沉吟了一瞬,問蒙恬:“而今已是深秋,魏王征調魏國男丁數十萬,幾乎成丁男人儘皆在大梁城,而其他地方早已放棄戍守,可對?”

對!

“魏國人心惶惶,一路行來,秋糧未種。”

啊?

“地荒了,這不好。”桐桐就道:“大梁方圓數十裡內,凡是未種秋糧之耕地,複耕。”

啊?

“魏王棄民而封城,此與大秦有甚關係?我王見不得黎庶遭難,故而派我等前來,助黎庶複耕,莫誤農時,何錯之有?”

桐桐說著就看其他人:“大梁強弩射三百步,我秦軍駐守於三百步之外,劃好邊界線,絕不逾矩半步。下令,過此線者,軍法論處。”

蒙恬:“……”他隻能問:“渡口尚有魏國駐軍三千人,張耳領兵。”

“魏國駐兵,那便是魏國之地,將渡口團團圍住,隻圍不攻。封鎖道路,河麵。渡口內為魏國屬地,渡口之外,魏所棄,不屬魏國,我秦駐兵,便為秦地。”

諾!

魏王率朝臣站於城牆之上眺望,可看見秦軍井然有序,卻未曾見攻城之意。

“這是何意?”

不知!

“且看看,看贏蠶耍何樣招數?”

可連著等了三日,秦軍毫無動作。駐防者駐防,不駐防者未曾在大梁城下聚集,不知白日裡做甚去了。

“必為陷阱,令我魏國以為城外無人馬,好開城門主動以攻。”魏王冷笑,“寡人豈是那般容易被她誆騙之人。”

“大王英明。”

可這天晚上,秦軍方向飄來了幾盞燈,恍若星辰一般。

誰見過此物?

此物引的大梁城中軍民儘皆出戶以觀,魏王下令將其射下。

八盞燈上掛著布帛,布帛取下,上麵寫的是:魏王若棄大梁城外之地,之民,此皆歸我大秦。三日後,若魏王不遣使相談,此便為默認。我秦國將發國書,昭告天下。

魏王嗤之以鼻:騙寡人開城門,好借機攻城,寡人豈能如她所願?

於是,置之不理!

又三日,又有燈飄了過來,燈上懸掛輿圖,魏國之疆域之剩下大梁與大梁城外一駐兵之渡口,其他儘歸秦地。

魏王將輿圖擲於地:“贏蠶意圖激怒寡人!此等心思,婦人耳。”

誰知過了三天又三天,秦軍並無動靜,無攻打魏軍的意圖。

直到半個月之後,燈再次飄來,掛著的是秦王詔令,告知天下秦國疆域麵積。

大梁成了國中之國,秦國承認魏國的存在,承認魏王依舊為魏國君王。

此時,站在城牆上看出去,田地裡有了一層淺淺的綠。種下去的冬小麥發芽了,冒出了地麵,近看尚看不出來,遠看就會發現,麥子長勢極好,出苗齊整。

城牆上駐守之將士私下便竊竊私語:大梁城為一城池,城池之物資有用儘之日。秦國為何要攻城?隻占據大梁之外地域,半年便可困死一城人馬。

魏王有些焦躁:該攻城!贏蠶,該攻城!

他下令:“罵——罵陣——罵嬴政,換著罵,晝夜不間斷罵……”就不信,她不出戰!

可未等到他著人罵呢,對方先喊上了。

他以為是叫陣,卻不想,秦軍數百人一組,站在三百步之外,喊的是:“啟封人士丁一,家中老母捎信於汝,汝妻已產,母子均安……中陽人士霍牛,汝父病重,汝兄盼汝早歸……安陽人士百工,汝弟捎信,告知汝,家中母喪……”

一遍一遍喊著,一遍一遍重複著。若有同鄉同袍,聽見了必告知。

桐桐坐在中軍帳裡,手裡拿著書信,不去管外麵。

那詩怎麼說的?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該來探親隻管探親,投遞書信隻管投遞,送不進去,秦軍想法子嘛。每天數千人不打仗,隻念信。

都聽吧!省的魏軍守城還要惦記家裡。

此一番好意,魏王當領呐!,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