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秦時風韻(142)一更(1 / 2)

秦時風韻(142)

這個冬日於桐桐而言, 是難得的愜意時光。

四爺回來的時候,她守著爐子在扒拉, 從裡麵挑烤好的栗子,然後小心翼翼的剝出來往嘴裡塞。

不用問也知道,她想吃紅薯了。

桐桐癟嘴:可不嘛!這麼好的火堆,不烤個紅薯真就白瞎了。

這會子見四爺回來了,她伸出烏漆嘛黑的手,“自己脫皮裘。”

冬日裡穿皮衣禦寒,一層一層的裹著,極為厚重。穿此等衣衫,冬日裡隻管胡吃海塞,胖不了一點。

四爺將衣裳脫下來,桐桐擱在嘟囔:“我用鴨絨試了……”布不成, 毛老往出竄,隻能這麼穿了。

衣服一脫,四爺覺得像是卸掉了鎧甲。而後履襪儘皆脫掉,赤腳在氈毯上。

桐桐指了指狐皮褥子,早就暖著呢,腳塞進去。

四爺跟著過去, 過去就往下一躺, 真累了:“……將塌屋舍今冬翻蓋, 起了四千多戶……”

土坯房子,無甚技術含量,有墨家協助,事辦的順暢。彆管蓋了多少,此乃實事。

桐桐洗了手,這才想起來:“稷下學宮送了信來……”說著, 從案幾下取了出來遞過去,“怕是跟書同文相關。”

四爺沒起來,躺著將信看了:稷下學宮不同意書同文。

這本也不足為奇!讀書人嘛,他們想的是:憑什麼?你有何造詣,敢定天下通行文字。

信上說:稷下學宮亦有三百餘載,以學而論,可謂集法、儒、名、兵、農、陰陽百家。而百家中,賢達著數千人。其中佼佼者如孟子、鄒子、慎子、申子、魯連子、荀子……

四爺合上信,遞給桐桐。

桐桐瞟了一眼,倒也不是稷下學宮挑理,人家的學生就是牛嘛!這些牛人學生的著作影響後世兩千年,還繼續影響下去。

像是《孟子》、《晏子春秋》、《荀子》等等,這些著作的作者可都是稷下學宮的學生。

敢問:誰敢在這些人麵前論才能。

若才有不及,不能勝於諸子,怎敢定天下文字?

桐桐這才有點明白過來:“嬴政命李斯負責,在大篆的基礎上創秦小篆,也是因著李斯出身稷下學宮吧?”

那你以為呢?稷下學宮於天下士子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雖李斯不如先學,然亦是你稷下學宮弟子,鬨騰什麼?

四爺懶的搭理,這是李斯的事,李斯能處理。

李斯在稷下學宮被噴了一臉口水!在秦國,秦王理事尚且顧念他之感受,可回了稷下,麵對師長與同門,李斯被口誅筆伐,幾無立身之地。

學宮祭酒冷笑:“偶合王意,得以顯榮,此乃目下而已,豈能長久?”

李斯忍著,隻能道:“廝,小吏出身,詬於卑賤。身為卑賤,更當有奮發之心。”

“自命不凡耳!”

李斯:“……”豈敢?“廝豈敢自命不凡?”

他的話才落,滿堂儘皆鄙夷之聲。

李斯再好的脾氣,也不受這個氣了,他也冷笑道:“廝便自命不凡,又如何?總也強於故作姿態之輩!諸位標榜與世無爭,可其實呢?有功利之心,無功利之能!”

祭酒一拍案幾:“放肆!”

李斯起身,朝著祭酒恭敬一禮,“學宮之先學賢達,廝自愧弗如。廝有自知之明,亦知不可在孟子麵前說仁,不可在荀子麵前說義。廝今日來,隻為說禮。”

祭酒這才緩和了麵色:“禮?”

“正是!”李斯點頭:“我王尊禮,守禮,重禮。荀子有言,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此言諸位認同否?”

“然!”

李斯再問:“諸國征伐,此為禮?”

“否!”

“諸國勞民傷財,建關塞修堡壘,使得國與國相互防備,此為禮?”

“否!”

“國恨則民怨,庶民彼此為仇,此為禮?”

“否!”

“在座諸位儘皆學人,身為學人視無禮而不見,此為禮?”

眾人相互對視,而後才道:“否!”

“七國言語音近,話出口,耳皆懂,無交流之障礙,何故文字不一?而今,使得口、耳、目合一,不使其混亂,此有悖於禮法?”

眾人沉默,良久祭酒才說:“否!”

李斯再問:“如不修訂字體,那引何種字體通行天下呢?諸多書法之體,何種最優?”

眾人皆不能言:無法評其優劣!

李斯看著眾人:“秦欲將天下歸一,可迄今為止,韓郡、趙郡、魏郡,我王未曾要求需得用秦字,為何?

天下人皆用秦之大篆,於秦而言最為便捷亦最有利。然,我王以禮待天下士子,取百家之長;以聖人為師,融諸家之學。諸位緣何詆毀若此?此若不通,行秦之篆,若何?”

無人應此言!

李斯將新定小篆字體展開,“此尚未完成,小部分而已,請諸位斧正。”

說完,轉身就走。

直到出來之後,他才冷笑了一聲朝後看去。

親隨低聲道:“可能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