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秦時風韻(6)三更(1 / 2)

秦時風韻(6)

留著趙姬母子是有用處的!

四爺說了山上不安全, 呂家三子便馬上給安排了住處。

邯鄲城中,小小的民宅院落,挪過去便是了。

第二天一過午, 便有牛車來接了。

本也沒多少東西,各自將東西挪到車上, 這就能出發了。借著收拾東西的空檔, 趙姬便提議將呂媼安置在山下鎮子上,等明日呂家派人再去接。

她不想跟一個疑似瘟病的人共乘一車, 這會子抽空先送呂媼,並不耽擱什麼。

呂家的人沒有拒絕, 將呂媼安置在車上之後, 直接下山了。

桐桐給將藥包給帶上, 藥包裡加了彆的藥,半年之內, 她都先養著吧。

呂媼昏沉,由不得她做主便被帶走了。

這人一走, 劉女的日子就會好過許多。事是一樣多,但四個人的起居雖辛苦, 卻不用受那許多的苦楚。至少寒冬裡, 她不用衣衫單薄的站在戶外,一站就是大半日。

這會子她手腳麻利的拾掇, 趙姬嫌棄麻煩, 隻道:“將常用的隨身攜帶即可。”呂家豪富, 很不必這麼細碎的東西都帶。

劉女應著, 急著去收拾了。

桐桐舍什麼都不舍凍好的狼肉:“此物溫補最好……”

趙姬便不管了,願意帶就帶著吧。

上了牛車,要走了, 桐桐皺眉看著山上。

趙正站住腳,回頭問她:“看甚?”

“狼性野,山下便是鎮子……”狼若下山,隻怕不防備的人家要遭殃了。咱這偷偷走,山下的人並不知道為什麼的。

趙正站著隻愣了一下,就往廚房去,將麻油倒出來,每間房舍都倒一些。

趙姬推開車窗看:“正兒,作甚?”

趙正隻不搭話,進了正室出來就舉了火把,然後用火把點了麻油,屋舍在乾柴和風的助力下,慢慢的燃燒起來,青煙竄天而起,山下必是能看到的。

此時天色尚早,山下的人怕燒了山,必是要上山查看救火的。一看便能瞧見狼群活動的蹤跡,他們也自是會防備。

點起了火,牛兒不安的動著。

趙正扔了火把,轉身上了牛車。

桐桐嘴角不由的翹起:這確實是最有效的法子。莫說山上看的見火,周圍隻要有人煙,看見火都會警惕起來。

她跟著趙正上車,四個人擠在一輛牛車上。

趙姬看著起了火的宅子,看向兒子。這孩子隻沉默的坐著,一句都不解釋。

牛車下山了,半路上就遇到許多人帶著農具結伴往山上走。若是火大,需得鑿開隔火帶。那宅子跟前的林子與宅子相隔數十米,又有積雪阻隔,必是燒不起來的。

庶民不敢跟坐著牛車的人搭話,更不敢問詢。他們避讓到一邊,等車走了他們才好繼續上山。長居山下的人怎會不識得狼群留下的痕跡?

桐桐從車窗縫隙裡收回視線,心裡安穩了起來。

顛簸了一路,要入邯鄲城了,趙姬和劉女都緊張起來。

進出城查驗的嚴格,桐桐那天拿著的是呂家的腰牌,又是個孩子的樣子,自然無事。

其實現在也無事,但是趙姬和劉女顯然是害怕的,她們都以為她們是逃犯,且是那種躲避的很好的逃犯。

她們怕被查驗出來,便成了階下囚。

趙姬呼吸都亂了,抬手將兒子摟在懷裡,滿眼恐懼的看著外麵。

趙正看向母親,由著母親抱著他,手上卻攥緊了劍。劉女默默的擋在趙姬前麵,不言語。

桐桐:“…………”有些話心裡能想,能跟四爺說,卻不能跟趙姬說透。

趙姬信呂不韋,卻不會信自己。

原身長在她的眼皮下,不會一眨眼就有了智慧。

為了緩解這三人的恐慌,她將頭發挽上去,用頭巾包起來,用麻繩綁了。然後將披風裹緊,露出男靴子來。

披風鬥篷是趙正的,男靴是四爺的。換了男發型不算,她還從趙姬手裡拿走了暖爐,用銅鑷子捏了紅木炭就往嘴裡塞。

趙正一把摁住桐桐的手:“不可!”

桐桐‘噓’了一聲,隻用紅木炭在嘴裡晃了一下就拿出來,這一嗆,嗓子自然沙啞。她將木炭放回去,暖爐還給趙姬:“夫人有二子,與他們所找之人不相符。”

趙姬看看蠶女,再看看正兒,蠶女是肖似男子。

她低聲喊了一聲:“蠶子?”

桐桐應一聲‘在’。

趙姬一下子就鬆了一口氣,拉起了劉女,“以後她便是蠶子,是家中長子……不可喚錯了。”

劉女滿眼複雜,低低的唯唯諾諾的應了一聲‘諾’。

該檢查了,桐桐出麵應對的:“投親。”

“車中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