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但行前路(67)一更 但行……(2 / 2)

這真的是靠演技和細節打造的作品。

林雨桐堪稱毀容式的妝容,中年婦女演的完全不出戲。跟尤崗老師演的父親,是可以相媲美的。

於是,一場輿論風暴轉眼成了營銷,收效還不錯。

緊隨其後,那個叫李瓊的女演員發博澄清:一場哭戲而已,都是我的錯!我的錯。

桐桐一邊吃飯,一邊跟羅群視頻,“什麼背景呀?這麼橫?”

“帶資進組的。”羅群靠在椅背上搖了搖,“她要是不作興你,你彆搭理;她要是敢作興你,你就收拾!踢出去也行,我找你爸給劇組繼續投資。”

扯去!事不是這麼辦的,“你彆管了,我會看著辦的。”

再說了,劇組也不是泥捏的!他們折騰人的辦法多著呢。

成年人的不滿放在大麵上的,那都不算什麼。真正的不滿,人家就不說。

但李瓊好像不知道這個道理,她見事過了,大家也都沒說她什麼。她認為問題不大!給大家買了小禮物,叫助理挨個給送到手裡。

像是林雨桐這樣的,一出手就是十幾萬的香水。

但桐桐很少用外麵的香水,她更喜歡調香。

因此,她很高興的收了,轉手就交給邵敏了:留著也行,送禮用;不留著的話,轉手能賣出去,放在咱的小金庫裡,用來充當送禮經費。

禮物送了,誰都沒說難聽的話。李瓊就找導演和編劇,“實在是咽不下去,雞蛋含在嘴裡鼓鼓囊囊的,也不好看……能不能把那一出戲給改改……”

改一改就要通知相關的演員。

於是開會的時候,編劇就發了個飛頁下來,為了李瓊,改了一出戲。把原來的剝雞蛋吃雞蛋給改了,改成做兒子的當時什麼也沒做,臨走了,卻偷偷把雞蛋和錢都給家裡留下了。

桐桐對著一幕改動過的戲沒提出什麼意見,但她對彆的戲提出了看法。

她問編劇說,“子歸這個角色,前期很乖,是個懂事、聽話的乖孩子。可是後期,她自由戀愛,父母準許了結婚之後,她突然悔婚,嫁給了以投機站隊獲得提拔的廖主任。

其實說實話,這個轉變,我是覺得前期的鋪墊是否不夠。任何人的行為,尤其是在這樣的作品裡,任何人的行為都該是有跡可循的,是什麼促成了這個突然的轉變?”

說完,她還看李瓊:“你說呢?讀劇本沒覺得這裡彆扭嗎?”

李瓊忙‘啊’了一聲,“我也……我也覺得是有些彆扭,鋪墊是少了一些。”

編劇看了李瓊一眼,心說:你當所有的加戲改戲都是好的?

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便是出場再少,能給這個演員加一層濾鏡。

反之,一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越是出場多,越是在很長的時間裡影響這個演員的發展。

雖說做演員的,不該分反派、正派。但其實不然,正派的形象更容易獲得觀眾緣。反派太深入人心了,作為一個演技還不成熟的演員,是很少敢有人叫你扛大劇、正劇的。鬨不好,你就成了萬年的老二、老三了。

這也做演員覺得無奈的事。

而且,這個反派也分情況,有些反派能叫人同情,有些反派就很叫人討厭了。

怎麼改戲,自己清楚,導演心裡有數,包括林雨桐也是懂的!

她大爆的劇她就參與了改編,更不要說她家學淵源了,這裡麵的道道她比你懂的多。

編劇還很客氣的問李瓊:“那你覺得應該怎麼改?”

李瓊‘嗯……嗯……嗯’了半天,“能不能改成她被廖主任強|暴,不得不悔婚?”

“太狗血了!這毀的不是一個人的人設。”其實人生哪有那麼多為什麼呀?可能要結婚了,才發現不那麼愛。哪怕加兩場兩個男人同時追她的戲,也比強|暴強啊!

廖主任是投機,不是腦殘。

林雨桐提出這個,完全是給她改戲找了一個看似合理的借口。

她要是對劇本有意見,早就提了,不會這會子突然想起。

桐桐就說,“人物嘛,肯定是要飽滿……”

李瓊不住的點頭,“對對對!就是飽滿。一定得有那種複雜的多麵性……”

編劇‘嗯嗯嗯’的應著,“那就改幾場,尊重李瓊李老師的意見。”說完,就看導演,“您說呢?”

導演朝李瓊和善的笑了笑:“當然尊重演員老師的意見了。”

於是,真給李瓊加戲了!加了李瓊跟繼母的互動,繼母不是個壞人,李瓊會羨慕有知識有文化的繼母的穿衣打扮,會在不經意間對母親有些微詞,會在氣極了的時候對母親脫口而出:若不是你處處不如人家,我爹也不會跟你離婚。

繼母想跟孩子們搞好關係,會給子歸置辦好衣裳。哪怕父親那邊也拮據,哪怕父親跟現任妻子生的孩子也還都小,但還是會給子歸置辦,而子歸也欣然接受了。

在劇中,她的妝造會很漂亮。哪怕是年代劇,她也能成為其中最靚的一道風景。

李瓊很滿意,然後金主據說還追加了一筆投資。

劇組裡的所有人對李瓊都誇呢,大家也都說反派演得好了有多出圈:比如桐姐出演的南俊如。

李瓊也就堅定的這麼想的,每天都拍很多劇照,想用在以後的宣傳上。

編劇站在邊上遠遠的看著還在那裡傻樂的李瓊,心說:你多早晚才能發現,你正在經受一種新型的、掘墳式的霸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