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萬裡扶搖(42)二更 萬裡扶搖(42……(1 / 2)

萬裡扶搖(42)

這個提議, 齊文超的眼睛閃了閃。

參政院和問政院是獨立的,並不獨屬於內閣或是軍機,再或者是監察。他們獨立於外, 為皇帝親掌。

參政之行, 需得帝王給予。他們多是致仕的官員, 屬於邊緣化的人物。

而問政, 這則是獨屬於帝王的。帝王問政, 意在聽取更廣泛的民意;同理,百姓若有疑問, 或是對有些政策不滿,也可以直麵帝王, 問政於帝王。

參政院的人, 他們都屬於官員。他們跟官場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帝王不用那是信不過。

而問政……若被問政的人員都是內閣安排好的,那帝王又何須問政呢?

因此, 陛下從未提過問政的事!

其實, 他是可以提的。就在於有沒有人真心的願意為他操持此事!

齊文超心說,一旦動用這兩院,就相當於需得帝王參與, 否則, 則法不成法。

他還沒說話呢,常青蓮馬上接話了, “我覺得小金大人這個建議很好!便是本官也得說,我有一個遠方表弟在那三省任職,還有一個學生的兄長也在那邊做一地父母。因著這些瓜葛,本官也不能說一直公允。

因此,請參政、問政兩院監督、旁聽, 能最大的保證公正。事涉倭國,又有細作,更該叫百姓們都知道,新明的外敵一直就有。也能更好的在民間禁火|器,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本閣不怕監督,極力讚成。”

說著,就將自己的右手舉了起來。

林憲懷緊跟著就舉起來了,什麼話也沒說。

四爺也舉了手,這個事是自己提的,當然得表態。

事實上,常青蓮的話將人逼到了死角,她不怕監督,所以讚成。那不讚成的,豈不是怕監督。為什麼怕監督呢?是你家有人牽扯進去了嗎?

然後陸陸續續的都舉起了手,齊文超掃視了一圈,“那就請旨,重啟參政、問政兩院。”

小皇帝手裡也有一份折子,另外有密報一份。密報比折子上的更詳細,這裡麵包含了林叔珩如何‘包庇’金鎮北以及北區犯下過錯的事。

也因著這一‘包庇’,真的引出了細作案。

他把密報收起來,隻拿著這份折子,然後跟老管事說:“林叔珩心有大局,胸有大義,身有大勇,有文人氣,有俠者風,有將帥魂,大是大非、大智大勇,敢擔大責。可見,朕當年沒有看錯!她而今不屬於任何一個陣營,她就是她。”

老管事就笑道:“這是好事呀!陛下終於可以放心用了。”

小皇帝拿著密報,又嘟嘴,然後抬起眼瞼,一雙水汪汪的眼睛越發的水潤了,帶著幾分委屈,然後跑去神龕前跪著去了,又嚶嚶嚶的假哭:“老祖啊,孩兒該怎麼辦呢?為君者,也得有自知之明的!朕當然知道,臣下若是比主上強,那需得主上有容人之量,有信賴之心,有放手之舉……朕自問還是可以做到的。

但臣強這得看強到什麼份上吧,有這樣的臣子,這是孩兒的幸還是不幸呢?帝王之術,在於馭人!可有些人能駕馭,有些人不能駕馭。孩兒覺得這人無法駕馭,不該駕馭……關鍵是孩兒也不太想駕馭……太難了!”

正嚶嚶呢,外麵來報,說是內閣軍機都進宮了,請旨來了。

這一見才知道,他們提議重啟參政院和問政院。

小皇帝放在袖子裡的手微微一縮,然後一臉好奇的看他們:“你們能來……朕很意外。”

齊文超趕緊道:“陛下,是三閣連同六部共同決議的,無人反對。”

騙鬼呢!必是有什麼不能反對的理由吧。

密報還沒送來,倒是不急著反駁,隻道:“參政……已經好些年不進人了,先把名單送來,朕瞧瞧。至於說問政……久不開問政之門了,這樣,叫京城府衙送戶籍來,朕隨機點吧,點到哪個是哪個,都省心。”

都行吧!隻能如此了。

一個個的都告退了,小皇帝才催老管事:“去問問,誰提議的?”

結果得到的答案是金肆曄。

小皇帝:“……”這是想趁機給他爹洗白呢?還是投桃報李,回朕一個人情呢?求真館他去了,得空了就在求真館泡著呢。

泡來的結果就是……小皇帝把手放在仙鶴的翅膀下麵,摁了一下,然後仙鶴嘴裡的玻璃球又亮了,比之前父皇在世的時候還亮。

可見,他覺得有用就是真的有用。他也似乎是想在求真館裡淘真金,心思倒是不在做官上。

他跟他爹完全不同!金鎮北這個人,父皇說的對,有小瑕無大錯,有賊心無賊膽,純屬敢想不敢乾的人。

而這個李廣田呢,倒是膽大包天,可惜,大義缺失者,無論有多大的能耐多大的膽子,終不能成事。

他將這個燈的按鈕開了關,關了開,還是拿不準金肆曄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