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扶搖(75)二更 萬裡扶搖(75……(1 / 2)

萬裡扶搖(75)

小皇帝早起看了一眼‘福’字, 然後跟老管事說:“咱們這位金大人,可是天才。瞧!仿的多像!”

老管事就笑,“我也覺得像。”

是吧?小皇帝端詳了又端詳,覺得十分有趣, “從太|祖皇帝起, 每逢過年就賜福。這還是第一次有臣子給帝王送‘福’的呢。”

老管事歎了一聲, “昨晚是金大人抱您去炕上躺著的……這位大人膽子大, 怕是喝了點酒,失了分寸, 忘了君臣之彆。”

倒不是什麼君臣之彆不君臣之彆的, 就是說這個人吧:“你看人家林叔珩, 除夕親自下廚, 做了年夜飯親自送來……朕雖沒見她, 但卻知道她心意赤誠。可這位金大人呢?他十分討巧……就透著那麼一股子不怎麼赤誠的勁兒。大年下的彆的不送, 給朕送了一個‘福’……”

說著, 便一臉的一言難儘, “紙還是官用紙, 墨還是官用墨, 他大筆一揮,叫人順手捎帶回來……這個人呀……”一般的法子是拿捏不住這個人的。

就像是齊渭,很容易籠絡。

就像是林叔珩,她心軟, 隻要十分誠意的求助, 她定能百分用心,從不摻假。

但金肆曄呢,誰想叫他賣命都不可能!反之,你給他賣命了, 才又可能換來他十分的赤誠……吧?

老管家就問說:“所以……這字呢?”

小皇帝走過去,將字拿過來再仔細打量,“說實話,這個字的氣韻……最像。”

老管家:“……”這是何意?

“此人……”小皇帝歎了一聲,“為時過早,再看看吧!”他說著,就遞給老管事,“找個匣子,單放進去。以後,金肆曄送來的筆墨之禮,全都收攏到一起。把這個做成常例,每個主動示好的臣子,都得有個專屬的箱子。還有,林叔珩的箱子裡,你幫朕記一筆,昨晚的菜朕很喜歡,吃到了久違的關懷的味道。”

是!這就去安排。

大年初一了,該祭祖了。小皇帝身穿禮服,跪在神龕之前,上了香之後就道:“祖爺爺,您不知道吧,這些年好些人都在模仿您的字體……好似寫的像了,就是受了您的點化了。這……豈不可笑?

祖爺爺,彆瞧著孫兒愛念叨神神鬼鬼的東西……但孫兒記著呢,咱新明跟前明不一樣。前明的皇帝愛修道,總想著有神仙能成為神仙……咱新明可不信這個。

父皇啊,您總說什麼樣的臣子都得接納……朕在努力的學,努力的實踐。就像是昨晚,那個叫金肆曄的臣子,他要來陪朕用年夜飯,朕沒有推辭。林叔珩送來的年夜飯,朕也吃了。赤誠的,朕接納;不赤誠的,朕也接納。

父皇,兒不糊塗!兒知道,兒得時刻警惕,莫要叫人左右了心性。母後的走的時候,兒還期盼過真有神仙,能幫兒留住娘親。後來,您的病越來越重,兒就知道,沒有神仙。祖奶奶說的話是對的,人隻能靠自己,也隻有自己靠的住!朱字營一直就訓,一切刻意為之,都是彆有用心。”

說著說著,就覺得好可憐,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但沒敢流下來。

大年初一,新一年的開始。朕作為帝王,不能落淚。咱便是不信鬼神,但咱也得心有忌諱,彆因為這點事給天下臣民帶來災厄才好。

這麼想著,愣生生的將眼淚給憋回去了。

四爺熬了一晚上,早起啥也沒等到。

他:“……”這孩子不算笨,但也絕對不算是機靈!有一股子軸勁兒,蠢的不明顯,聰明的不徹底。

他出宮也沒回金家去,隻去了私宅。一到家,管家就說,“林伯爺打發人送了年禮來。”

四爺打開一瞧,是單做給他的飯菜,熱熱就能吃。他遞過去,“熱了端來!”白天要補覺,今晚上可不去宮裡了,去桐桐那邊住。

過年第一天,拜年的絡繹不絕,多是來探聽消息的。

桐桐跟誰都笑語嫣嫣的,態度特彆親熱,好似事情沒有擴大化的意思。

一整個上午,都在接待。

醜妮在前麵待客,姑婆忙著在灶上燒水,準備午飯。若是來了哪個貴客,突然要留飯,飯菜一定得隨時能端上去。

黃氏規整這些帶來的年禮,然後叫林伯瓊在一邊拿著禮簿,一筆一筆的都記上。像是帶了四樣點心,也得寫上是什麼點心。

而今正查這些事呢,帶來的全是惠而不費的點心等物,貴重的真沒有。如今點心擺了一炕,有些事有名的糕點鋪子買來的,有些可能是自家做的。

黃氏看的發愁:“這東西怎麼弄呀?年前咱也沒準備那麼些點心,回禮總不能換著點心給回吧!不像話。”

“先記著吧!”回頭買了再一一給人還禮就是了。

“這些……吃也吃不完。”黃氏瞧著都覺得糟踐,“這東西不新鮮了就沒法入口了。”

等中午了,人都走了,黃氏還在心疼糧食被糟踐了。

桐桐瞧了一眼,“回頭送到慈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