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萬裡扶搖(180)二更(1 / 2)

萬裡扶搖(180)

出京呀?

這都冬天了, 天冷了。工地上真沒那麼舒服!荒郊野外,寒風肆虐!這要是往北邊去,那邊現在已經沒法乾活了, 天太冷了, 多是以運輸建材為主。路也是往盛京往北修, 那地方當真是苦寒之地, 跑那邊乾啥?凍禿嚕皮了。

或是往南走?看南邊的路怎麼修?可江南的冬天那種冷跟北方還不一樣,對於一個沒出過京城的孩子來說,跑南邊真的會凍哭的。

桐桐就問說:“陛下怎麼突然想出京了?京城外的鐵路怎麼修的, 你見過呀!”有什麼不一樣?

就那三五裡我見過, 可修鐵路得橫跨河流溝壑, 這種的我上哪見去, “就是想去看看!”

桐桐看了四爺一眼,就‘嗯’了一聲,“冬天就算了……開春吧!開春春暖花開……陽春三月, 這是個南下的好時節。”

四爺看了桐桐一眼:你答應的倒是快。這是要帶著帝王往荒郊野外帶,你怎麼跟新閣交代?

他看這小子, 人家就那麼站著……這跟以往可不一樣。

帝王跟臣下再熟稔, 那都是有帝王架子在的。自來沒有過這樣,進來就說要什麼, 一副就是想要, 非要不可的樣子。

他就試探著問:“陛下……是最近遇到什麼事了?”

“就是……學前明史, 知道前明後幾位帝王沒踏出過京城甚至於皇宮,朕與他們何異?”

聽起來是這麼個道理, 但是你這個話該跟新閣說,不該梗著脖子大晚上的跑來說。

四爺沒言語,桐桐用胳膊肘懟了懟他:乾嘛呀?不用事事都問的那麼清楚吧!

這麼戳了四爺, 而後才笑著問小皇帝,“陛下用晚膳了麼?”

“還沒。”

桐桐看了看飯桌,菜也才上來,她喊醜妮,“添一副碗筷。”

“想吃泡椒藕芽炒肉片。”

桐桐看了四爺一眼:這是要打發了我,跟你單獨說話的意思嗎?是因為跟鄭家姑娘的事不順,想要問問你?

四爺哪裡知道?隻能微微點頭,叫桐桐再去炒個菜。

桐桐親自去了廚房,小皇帝盤腿坐在炕上,看著炕桌上的菜不說話。

四爺這才問說:“……鄭家姑娘並未婚配,鄭家乃是醫官世家,家中女子定親都在十八歲之後,成親在二十上下。稍晚婚配,對女子的生育確實更有好處。”

小皇帝心說:我哪有心思想這個?

他聳動了一下鼻子,看向桌上的‘黃金肉’,這玩意又叫油塌肉片。號稱滿族第一珍饈!宮裡是有這麼一道菜的,事實上,宮廷的菜色無所不包,滿蒙漢齊全!

這正是太|祖和祖娘娘當年的雄心壯誌所在,勢必要拿下滿蒙嘛!

但宮外漢人家這麼吃的很少,外麵的館子有蒙古的烤肉,有滿人開的滿菜館子,菜色有特點,糕點也很有特點。

相互影響之下,漢人做滿人的菜色也會改良。

可而今桌上這一道看著卻分外地道,跟宮裡做的是一樣的。

林叔珩家的廚娘是林家的姑婆,在江南生活了大半輩子,連京城的菜色會做的都不多。不用問都知道,這怕是林叔珩親自做的。

林家出身江南,飲食習慣保持著南人的習慣,可她做宮廷菜色的手藝卻這麼好。

四爺等不到對方回答,就看過去,隻見這孩子對著那道菜若有所思。

他也沒言語,安靜了須臾,桐桐端著兩盤的東西進來了:一盤是泡椒藕芽炒肉片,一盤是打糕。

突然加了一個人,怕主食不夠。

小皇帝看向打糕,其實各地都有打糕,像是糍粑,不就是打糕的一種嗎?但宮裡吃的是大黃米撒豆麵的打糕,這肯定不是糍粑。

這個又跟宮裡的是一樣的。

桐桐見他盯著打糕,就推過去,“今兒才打出來的,溫熱的……餓了就先墊點。”

小皇帝馬上抓了筷子,夾了打糕塞嘴裡:除了口感更細膩之外,其他的沒有什麼不同。

他又嘗了一口黃金肉,也是宮裡的口感!京城的滿人館子,為了照顧食客的口味,還是會有一些改良的。隻有這個地方和宮裡的味道差不多,但排盤和看起來的形狀,幾乎一模一樣。

桐桐看四爺:說什麼了?

四爺看著被這孩子動過的兩盤菜,若有所思。示意桐桐隻管吃飯!

飯吃的很沉默,誰也不說話。

吃完了,餐盤裡被吃的乾乾淨淨。

桐桐起身,用山楂醬給衝了一杯水遞過去,吃那麼些,怕不是吃撐了吧。

小皇帝一口一口的喝著,然後就又道:“開年下江南?”

非要一句準話!四爺隻能‘嗯’了一聲,“開年下江南,二月風寒,避開二月。三月合適,趕在五月前回京,必是天熱了,江南濕熱,不習慣的人容易染病。”

“六月去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