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王爺難為(下)(1 / 2)

被一個年紀比自己女兒還小的女子說教了一番,廣陵王並不氣惱,而是感到震驚。

他幾乎要懷疑蘇天乙是在他身邊安插了眼線,知道了昨夜他府裡發生的事情,否則怎麼會有這樣的感慨?

不過很快他就否決了這個想法。

蘇天乙沒有這樣做的理由,他一個多年不曾回京的藩王,待太後大壽一過便要回去封地,何時能再回來還未可知,憑心而論,並沒有能得蘇家人如此重視的價值。

如此看來,也唯有驚歎於蘇天乙對人心的洞察。

蘇家郡主,個個智多近乎妖。

他是曾與蘇鹹池和蘇金輿兩代人打過交道的,如今又見識到了蘇天乙這個第三代家主遠遠超乎同齡人的清醒與透徹。

這般年紀便能與杜相分庭抗禮,旗鼓相當,不是沒有原因的。

是了,即便他遠在廣陵府,難道皇帝就對他的所作所為一無所知了嗎?

不,那是絕不可能的。

以他對自家這個弟弟的了解,不做到一切儘在掌握是會連覺都睡不安穩的。

所幸他多年來始終安分守己,沒有一丁點兒不該有的想法,大概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皇帝對他寵妾縱子的舉動視而不見。

皇家素來重視長幼尊卑。世子被教的很好。即便是他這個偏心的父親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如此便越發襯得小兒子不成器。

他被侍妾迷得暈頭轉向的時候,曾上折子為她請封側妃,也並非沒動過改立世子的念頭,好在此事最終沒成。

親王可有一正妃、兩側妃、四夫人以及王姬若乾,再往下才是低等侍妾,之後還有通房丫鬟。後兩者沒有數目限製,身份也就比普通的丫鬟婢女高出那麼一點點。

廣陵王已有一正一側兩位王妃,的確可以再立一側妃,可這側妃也是要上皇家玉牒授寶冊寶印的。且若正妃無子,側妃所生的兒子不必記在正妃名下便可視同嫡子,將來大可名正言順地繼承王爵。

若是廣陵王沉得住氣,先為其請旨晉為王姬,皇帝說不定也就準了。待得她生了兒子,繼而請封為夫人,便也能順理成章。接下來再熬些年頭,沒準兒還真就能叫她當上側妃了。

可見皇帝還是比他看得清楚長遠。

就算陛下不管,真叫他把小兒子立為世子,廣陵王府早晚也得毀在他手上。

廣陵王在京城出生長大,深知蘇家在大順皇帝心中的分量,他可是親眼見過蘇鹹池動手打了他皇兄的屁股,而當時的皇後,如今的太後娘娘,以及皇兄的母妃不僅不敢怪罪,還要多謝她幫忙管教孩子。

那種巨大的衝擊給他留下了濃重的童年陰影。時至今日,每每想起,仍心有餘悸。

昨日,他苦口婆心地將這些講給寵妾與幼子,希望他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也能明白是他兒子有錯在先。

對上蘇家,真真是毫無勝算。不如老老實實認罰,從此改了,方為上上之選。

哪知母子二人誰也沒聽進去。

侍妾埋怨他連個郡主都怕,不肯為兒子出頭,直喊委屈。又疑心他在京裡另覓了新歡,開始看他們母子不順眼了。總之,好一通哭鬨。

相比之下,小兒子的做法還算聰明些。

先是以退為進,承認自己莽撞犯了錯,並承諾必定痛改前非,今後絕不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