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70年(2 / 2)

在香港上了小學、中學,1966年以自己的本事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專業,4年後順利畢業。

“已經畢業了,還好,要不然還得天天去上學,那可就太麻煩了。”黃恩博收起畢業證書,放入了保險櫃裡。

雖然大學生活很不錯,但真的讓自己這個快40歲的靈魂在大學裡待上幾年,那也太煎熬了。

隨手將裡麵的信封拿了出來,黃恩博數了一下,大概6000港元,對他現在的家庭來說,不算很多,但對於一般的香港家庭來說,足以是一份巨款。

1970年的香港,非中環等核心地區的高級住宅樓一般也就一百多港元一尺,6000港元差不多能買個50尺,這要是到了21世紀,足以價值百萬之巨。而如果去一個偏僻的地方,買個兩三百尺的屋屯也不是問題,足以讓一家人居住,這在目前的香港來說,已經算不錯的水平了。

黃恩博是家中獨子,從小表現也很優秀,家中也不缺錢,在上了大學後,家中給的生活費也不少,而他也不是那種亂花錢的人,四年下來,自然也存了不少錢,這其實也是老一輩留下來的傳統,有了存錢,哪怕花同樣的錢,生活似乎也更加美好。

“這點錢,似乎也不夠啊?”再明白了自己似乎要永遠待在70年代的香港後,黃恩博意識到了自己穿越的年代似乎有些尷尬。

如果晚個十年,就是電子及軟件的時代,晚個二十年,將會是互聯網的時代。

而現在麼,離電子行業的爆發還有至少5年的時間,在目前傳統領域為主發展的20世紀,各個行業的蛋糕已經被分的差不多了,想搶一部分難度可不小。

黃家的工廠,是一家給海外代工,主要產品就是機械手表、小家用電器之類的產品,如果安安穩穩的繼承家業,加上知道後世的一些機遇,小富自然不是問題。

隻不過,既然穿越了,自然不會浪費這種黃金時機,後麵的十年黃金機遇太多,如果錯過了,以後就再也沒這種機會了。

金融倒是一條不錯的路子,也適合以小博大,但黃恩博雖然了解一些香港的經濟曆史,但也不至於知道哪一年哪支股票的曲線,根本就沒辦法下手。

至於從古至今最賺錢的地產領域,更不是什麼人都能玩的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