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詩人的愛情(2 / 2)

快穿我的白月光 虞小樓 7095 字 11個月前

她拍著他的背,溫柔的安撫道:“我信你!”

湘靈從荷包中取出一枚雙龍玉佩,也不知她按了哪裡,一枚玉佩分成兩半,她將左邊的一半交給唐回,“阿回哥哥,這是信物。”

“我等你。”夜裡,唐回側臥在床榻,腦子裡還想著她說的那句話,心裡像灌了蜜一樣的甜。

這一次,湘靈,我不會讓你等太久的。

半月後,唐回應邀請參加永康詩會。誰也沒想到,這個年僅十三歲的少年,竟能夠做出《古原離彆》這樣的詩,雅俗共賞,又氣象萬千,意味深長。

十三歲的唐樂天重新回到了他的詩壇。這是他的天下,無人可爭鋒。

唐父在心中極大的誇獎了他,直言唐家興盛必由此子!

唐夫人一臉好幾天高興的睡不著覺。

“你說,你要去哪裡?!”唐夫人放下手中的碗,筷子卻不由自主的猛地拍在桌子上。

唐回離桌,恭敬的站起來,對著唐夫人深深鞠躬,“兒子要去京城。”

“荒唐!你如何去的京城?!”

“兒子既然詩名已成,為何去不得?”

唐夫人努力平複自己的呼吸,“我兒天真!難道你以為憑著一手詩就可以在京城得到貴人的青眼?”

唐回盯著她的眼睛,極認真的說:“有何不可?”

在唐夫人恨鐵不成鋼、“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目光的注視下,唐回接著說:“京城有位顧大人聽說了我的這首詩,很想見我一麵。”

唐夫人的目光一下子變了。

“他在心中透露,如果我能通過他的考核,他就會給我投卷(某朝科舉不僅需要通過幾場考試,還需要有達官貴人的推薦,不然做不了大官)。”

唐夫人一下子從椅子上站起來,起得太急差點一個趔趄摔倒,張媽媽連忙扶住她,站穩後,她立刻推開張媽媽,疾步走到唐回麵前,捉住他的衣袖,問:“這可是真的?!”

“母親,書信在此。”唐回從袖中掏出一份信。

唐夫人一把奪過信封,飛一樣的拆開信封,一邊看,一邊克製不住的念出來:

“樂天小兒,機敏敦良,《古原離彆》一詩既成,必留名千古!”

唐夫人被“留名千古”這四個字震得半天說不出話來,半晌,眼淚滾滾而下:“我的兒,你出息了!你出息了!我這就寫信給你父親!我這就寫信!這就寫信!”

“母親,孩兒已經給父親寫過信了,父親很是高興,極力支持我去!”

“啊?”唐夫人一驚“你怎麼?”你怎麼都沒有告訴我?你怎麼就直接告訴你父親了?你怎麼已經知道了結果才通知我?

一種荒涼感從心中升起。但這些質問的、發泄的話語實在不適合在這樣的場合、這樣的狀態下說出來,她於是說:

“兒,母親不是想要阻止你去京城,可是,千裡迢迢,你一個人,母親如何能放下心來?再說,京城人生地不熟,無人照應,為娘的如何放得下心來?”

“京城人多、地貴、物高,你如何生活?也無仆婦小廝照料生活,也無……”

“母親。”唐回打斷唐夫人,“兒子已經長大,這些隻是細微問題,出門在外,哪裡要過的那麼精細?兒子吃得苦的。”

唐夫人訥訥,“是啊,你長大了,你都想好了。”

她終於明白那種荒涼感是什麼呢。那是一個母親護在羽翼下的孩子將要推開母親的保護翱翔天際的成就感和失落感。

“那、那你什時候出發?”

“越快越好。”

“我、這就讓張媽媽給你收拾包裹。”

這一次他終於沒再說“行禮已經準備好了”的話,而是說:

“多謝母親。”

說完了這些,母子之間竟然再無話說。唐夫人頹然的坐在椅子上,唐回筆直的站在半丈遠。

唐回帶著書童阿穆登上馬車離去的前一刻,唐夫人叫住了唐回:

“吾兒。”

唐回轉過身,恭敬的看著她:

“母親有何吩咐?”

“一路平安。”她終於沒有問出來——為什麼你對我這麼疏遠?

等到唐回的馬車消失在視線中,唐夫人對著信任的老嬤嬤失魂落魄道:“我到底做了什麼?何至於母子情分就成了這樣子?”

老嬤嬤同樣歎了一口氣,她那張溝壑縱橫的臉上皺紋在滾動:“老奴不知。這天底下,母女隔絕、母子生分的例子還少嗎?”

這是老嬤嬤的傷心事了。她從前有一個女兒,養在膝下千嬌萬寵,可是這女兒養的無比任性,在十六歲的時候看上了一個江湖浪子。老嬤嬤死活不同意他們在一起,母女倆弄得幾乎成為仇人。在某一天,她的女兒銷聲匿跡了,她知道,她是和那個浪子私奔了。這麼多年,張媽媽一直很後悔,她也一直在等著女兒回來,可是,她再也沒有回來。就好像,她從來沒有過這麼一個母親,她也從來沒有過這麼一個女兒。

“夫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咱們做父母的哪能事事都管製呢?管來管去管成仇……”

“不可能!我是他母親,他是我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唐夫人聽不進去這刺耳的勸告。

這時的她又怎會知道,這刺耳的勸告恰恰是不幸發生前的預警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