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食人間煙火處(2 / 2)

岩壁在夕陽中顯得挺拔而肅穆,頗有一些美國克羅拉多大峽穀的風貌,此山被當地人稱為供品山。

入夜,我們一行人就住在郎木寺鎮裡的旅館中,旅館雖小還是比較舒適。

我們在郎木寺一彎流水上的小橋旁,搭建的阿裡餐廳就餐。

阿裡餐廳有很多仿西餐食品和清真炒菜;隻有清真烤餅、手抓羊肉,趁熱吃味道很不錯。不過我們覺得在阿裡餐廳坐坐,和老板阿裡聊一聊當地風土人情卻是一種收獲。

一行人都已休息,而我在郎木寺高牆旁站樁,感到呼吸比內地急促些,效果卻非常好。

結束站樁,我已經感到大周天圓滿離自己越來越近。

5月3日星期二,清晨,太陽還沒升起,我就把大家從熟睡中叫醒,說是去看天葬。

艾馨枚和史馨雲聽到就拒絕前往,艾婕綺猶豫再三,還是決定跟隨男人們前去。

幾人人就這熱水吃一些自帶的東西,就開著汽車奔向著名的郎木寺天葬台。

因為我對藏家有著獨特的情懷,一路上,我看到了藏地的冷峻和肅穆。連路邊的小舍也顯現出寧靜質樸的內涵。

汽車在郎木寺背後的山坡間行進,放眼望去。

寺院在群山的環抱中靜靜地佇立著。好像得道高憎閉目在香霧繚繞中,不時用誦經中的真言,超度著世間眾生。

天葬台位於郎木寺西北300多米處,是安多地區最大的天葬台之一,已有400多年的曆史,它們是藏民心中最容易接近神的地點。

在這裡死亡不僅僅意味結束,也意味著新的開始,帶有重生與超脫的意思。

天葬是信教群眾在這裡實現天人合一的無上法場,是靈魂飛升地轉化之地。

藏民推崇天葬,希望在這裡升華了靈魂的聖潔和純淨,其認為用自己的“皮囊“來喂食兀鷲,是最尊貴的布施,體現了大乘佛教波羅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

在佛教中,“布施“是信徒的標誌之一,布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佛經中就有“舍身飼虎“的動人故事。

況且,按照佛教教義,人死之後,靈魂離開肉體進入新的輪回,屍體就成了無用的皮囊,死後將屍體喂鷹,也算是人生的最後一次善舉。

真正的風景總是在人跡罕見的地方出現。同時它的神秘也吸引著世界的眾生們川流不息地前來的腳步。

越來越多的熱愛生活的人們,從中國的四麵八方,從世界各地,到這裡挑戰自然,挑戰自我。

我沿途看見開越野車的、開小轎車的、騎自行車的、徒步的,一撥接一撥的遊客抵達天葬台。

人們事先並不知道哪天有天葬,隻是碰運氣。

我們一大早趕到天葬台,已經有人從上麵下來,他們可能認為不會有天葬了。

我等4人依然執著地向天葬台上進發。

接近目的地的時候,聽見身後的山坡後麵有手扶拖拉機的馬達聲,根據之前在山下從阿裡那裡了解到的情況,周想天斷定今天肯定能看到天葬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