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章(2 / 2)

皇帝便說道,“你這功勞朕給你記著,如今就先給你個入學的名額當利息,等日後你入朝辦差了,朕再賞你個好的。”

“嘿嘿嘿,這入學的名額臣原本還想求皇上一個恩典呢。”葉奔憨笑了一聲道。

葉奔是從張先生那兒聽說的此事,當時就惦記著給自家幺兒要個名額了,隻是這學院都還沒建成呢,葉奔也就沒提起。

“那是巧了。”皇帝笑著說道。

過了幾日,朝堂便出了政令。倒是沒有同很多人猜想的那樣,本次童生試的成績並沒有作廢。但其實想想也是,若是真作廢了,那豈不是但凡有生童沒中,隻要鬨上一鬨,就能重新考,那日後這童生試,甚至是整個科舉,不就都成了笑話了?

隻是令各州縣將本次童生試中了的卷子都張貼在府衙之外,共生童們學習討論,若是有覺得自己比人家寫的好,大可以去學政那兒告狀,但若是沒告成功,那就是十年之內不許科考了,日後每年的科舉取士都是如此。

其實,在將那些幕後煽動策劃之人抓了之後,那些生童們原就已經開始退縮了,如今朝廷又出了如此政策,自然是沒人再鬨了。

畢竟沒考中的心裡也是知道自己的真實水平的,再看了張貼出來的那些卷子,不得不說,世家子們確實也是有些水平的。生童們自然是不敢再鬨,若是真再鬨下去,那就是日後自己都無法參加科考了。

朝廷又給童生試,或是科舉打了幾個補丁,比如謄錄糊名法,還另有日後考官由臨縣的知縣和鄉賢們擔任之類。

倒是讓滿天下的人,對開科取士的公平性都沒了疑義。

() 前朝可沒這麼公平的事,大家這可是趕上好時候了。

葉居敬卻是跟葉奔談論起了皇帝說的那個書院入學名額的事。

“你爹我知道的也不多,隻是聽你張伯伯說起,他讓我留意著到時候給你求一份恩典來著。”葉奔一聽書就能犯困的人,哪裡知道那麼多。

還是後來鄒氏回娘家的時候,問了鄒中應,這才知道。

原來皇帝也清楚,經曆了這麼多年的戰火,如今天下學風不盛,朝堂哪怕是決定開科取士,甚至定下了選官以科舉為主的規矩,可如同剛剛結束的童生試展現的那樣,天下平民讀書的人實在是不多,文風也不盛。

歸根結底,這便是平民連個讀書的渠道都沒有。

一是各類書原本就要價高昂非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再加上許多古籍股本都收攏在世家手中,普通人拿錢都難以見到。

這是皇帝早就已經開始謀劃了的,比如讓盧氏的叔父修的那個四經集注。

另一個則是普通人沒個求學的地方。

如今天下雖也有學院,但多是世家的族學,等閒不會收外人。剩餘那些,雖名義上不是世家族學,但入學的標準極高,非世家子弟不收。

隻餘下一些民間的私塾,隻能胡亂教著認識幾個字,並讀上一讀四書五經也就差不多了。

沒有師者傳道受業解惑,饒是能認識幾個字,讀過四書五經,也最多不過止步於秀才罷了。再往上,那就是又要天賦,又要有師父教了。

皇帝急於收攏自己手裡的權勢,必得打壓世家,抬舉寒門,培養心腹。這心腹有比建一個書院,皇帝自己掛名做山長,書院出來的學子更心腹的嗎?

隻是既然是皇家書院,那自然也是有要求的,不可能一窩蜂地收人,而是要擇天下英才以收之。

據鄒中應說,按照皇帝之前跟他們商量的意思是,隻收十六歲以下的秀才和三十以下的舉人。另外,皇帝也有意讓皇子們這個書院讀書。

也就是說入學的學子,跟皇子們是同窗了,光是這一條就能叫天下學子趨之若鶩了,連帶著世家子怕是都想進這個學院了。

隻是如今這書院還隻是在謀劃階段呢,要真建起來,起碼還得個一兩年。

但這對葉居敬來說卻是剛剛好,他有著前世的記憶,除了要查漏補缺,替換掉兩個世界不同的東西外,他完全是有到舉人的知識儲備的。

但這些知識,葉居敬也沒法給它找一個合理的來源,他總不能說自己就接觸讀書一年就有這水平了吧。幸虧的是,朱夫子的學問擺在那兒,葉居敬偶爾有出格的,他也隻當葉居敬天賦好,並不深究,但若是碰上個學問好的,葉居敬一眼就能被看破了。

但再一兩年以後,再進學院,若是有什麼出挑的地方,葉居敬也可以推到偶爾從書中看到,或是蒙學先生教過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