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北大軍返朝那是大喜事,為表重視,朝堂這兒總得派人去城門口接上一接。
一則如此大捷,百年被匈奴侵占的燕雲十六州得以收複,如此大捷,原本就當軍民同樂。更何況,這回大軍還是帶著俘虜回來的,將迎大軍回城這種事情辦得熱鬨些,更是有彰顯國威的意思在裡頭。
二則,大軍在外頭打了兩三年的仗,那也真真算得上是“將軍百戰死”了,將士們不知道是用多少的傷和同袍們的死才迎來的勝利,如今得勝歸朝,自然是要犒賞三軍,不能寒了將士們的心的。
隻是,這誰去城門口迎接大軍,這問題,朝堂上吵了不止一天了。
按照舊例,當初皇帝的這些心腹愛將們征戰歸來,皇帝都得去迎一迎。
更不用說,如今是太子了。
論父子親情,太子是皇帝的嫡長子,親兒子在外頭打仗兩年多,當爹的豈有不想念的道理?
論朝政,太子作為國之儲君,身份貴重,又是得勝歸來,自然是該由皇帝親?自到城門外迎接,方才能顯示出太子的尊貴和皇帝重視來。
可說是舊例,但如今皇上可已經是天下至尊了,哪有天子屈尊去迎接一個臣子的。饒是太子又如何,饒是得勝還朝又如何?那也是臣子,都抵不過一句君臣有彆。
若是當初的皇帝,那自然沒有朝臣吵得這一遭。
但這不是皇帝年歲日漸大了,太子既剛剛立了新功,又正是年輕,偏偏還遠離了朝堂兩三年,硬生生地叫父子君臣之間生出了些隔閡來麼?
皇帝對太子有隔閡,這便叫旁人有了可乘之機。
太子的那些弟弟們都日漸長成,又能日日承歡皇帝膝下,自然是叫皇帝也偏疼幾分這些原本不重視的兒子。
再加上這些兒子的母妃基本上都是當年皇帝為了拉攏勢力納進門的,原本這些人也就是有一定勢力的,更是有投機下注之人更願意來掙個從龍之功。
太子不在朝中這些年,倒是給了其餘皇子們積攢政治資本的機會。
如今便是這些政治資本開始展現出他們用處的時候了。說到底,無論是哪位皇子,都得先把占據著大義名分的太子給拉下馬了,他們才有機會。
朝中竟然是有不少的大臣以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為由,阻止皇帝出城迎大軍回朝,而支持皇帝出城迎大軍,給太子體麵的卻是隻有葉奔等幾個武將了。
葉奔他們幾個人原也就不是支持太子,而是他們享受過皇帝親自到城外親迎的體麵,理所應當的覺得太子到底是皇帝的親兒子,也該享受到這樣的體麵。
除此之外,放眼朝堂望去,站在太子這邊的人幾乎寥寥無幾。
偏偏葉奔他們幾個到底是武將,對上那些嘴皮子利落的文臣本就沒什麼勝算,這些人又是滿口聖人之言,這就叫葉奔他們幾個更加被懟得啞口無言。
而皇帝,則是坐在皇帝的寶座上,居高臨下地看著這場鬨劇,冷漠地仿佛底下吵架的不是他的
大臣,而如今帶著大軍凱旋而歸的也不是他的兒子一般。
“皇上,若要迎征北大軍得勝歸來,令幾個德高望重的大臣出城迎接也就罷了。”最終,底下的朝臣們還是吵出了一個結果來,“皇上您是天下之主,更是太子之父,斷斷沒有您親自去迎接的道理。”
皇帝聽了臉上也沒有任何表情,隻撥著自己手腕上的那串珠子,轉動了幾圈。
皇帝不說話,原本還在為吵贏暗自欣喜的大臣們心裡也開始打起了鼓來,當下整個大殿更是靜得幾乎落下根針來,這樣壓抑得氣氛,讓一些年輕膽子小的官員甚至恨不得屏住呼吸來。
“照著你們的意思是,兒子在外頭征戰了兩三年,朕做父親的,還不能提前迎一迎兒子,看看他在外過得如何?好一個上下尊卑,竟全然是不用顧念著半點父子親情了?”
剛剛那個吵贏了站出來回稟的大臣當時有多興奮,這會兒就有多緊張,隻連忙跪下道,“微臣不敢……”
“不敢?我看你們倒是都挺敢的?”皇帝冷笑了一聲道,“太子之事都敢置喙了,還有什麼不敢的?”
這些年,皇帝的威勢越發重了,又是這樣的疾言厲色,再加上皇帝這話在有心人聽來,那就是一語雙關,明麵上說得是迎大軍和太子回京之事,但實則則是再說奪嫡之事。
“臣等惶恐。”大臣們呼啦啦地跪了一地,更是心裡在後悔,若是知道皇帝這麼掛念太子,就實在是沒必要在這檔口來觸皇帝的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