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這孩子是個實心眼(2 / 2)

“你算經能滿分,經學文章自然也能更好,聖人學問提綱建領,不通則難成大事。算經學的再好,最多就是去國子監或欽天監。你可知道,不學無術所謂何人何事?”王縣令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看著很為賈璉著想。

賈璉要是不知道“不學無術”這個典故,搞不好就載王縣令手裡了。

因為這典故出自《漢書》,講的是霍光在麵對一些原則性的問題時,因為不讀經文(這裡指《春秋》),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其中一個例子是有人冒充戾太子,霍光亂了陣腳,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王縣令的意思聽起來是要做到臣子的巔峰呢,就得讀好聖人的文章。

賈璉想到的是另外一個事情,霍光行廢立之事,這在封建王朝裡是怎麼都洗不乾淨的事情。尤其是在理學的範疇裡,更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所以,搞不好這就是一個深坑。

賈璉很果斷的直接斷了王縣令壞心思的可能,大聲回應:“霍光行廢立之事,璉深厭之。”

王縣令也就是不知道“我草”這個詞,不然能當場喊出來。這小子連這個都懂的麼?

會這麼想很正常,八股取士的嚴重後果之一,就是很多讀書人不讀史書,甚至連唐詩宋詞都不讀,更比提什麼漢賦了。讀書人在四書五經這個小圈子裡的狂卷,

哪有閒心讀閒書。

八股取士真是危害巨大,表麵上看起來最公平,實際上讀書人的思想都被局限在這幾本書裡頭了。從皇帝的角度來看,一點問題都沒有,甚至要點個大大的讚,從國家和民族發展的角度看,八股取士必然導致極致的思想保守。

王縣令是老油條了,自然不會有什麼尷尬的表現,哈哈一笑帶過道:“這就好,這就好。”

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霍光這個人本身沒太大的問題,對漢武帝的忠誠滿滿,缺點是沒有約束好家人。但這人啊,你看他的時候換個角度,總能找出問題來的。漢書對霍光的評價不低,放在現在理學當道,廢立之舉就是不可饒恕的錯誤。

所以啊,但凡賈璉稍微不注意,被這老東西帶了節奏,沒準就得被扣上一頂“XX信徒的帽子”。西漢那會的《春秋》的地位和理解跟現在也不是一回事,霍光當政那會,出現過儒家要求劉氏禪位的呼聲。

要不怎麼說壞不過讀書人呢?這個王縣令明顯是沒少讀書的,他不是那種死讀書的人。彆的不敢說,王縣令肯定是讀過《漢書》,並且下了工夫的,不然也做不到悄無聲息的給賈璉挖一個坑,本以為十四歲的娃娃手拿把攥,沒曾想賈璉居然躲過去了。

賈璉現在也不能把王縣令怎麼地,隻能先默默的記在心裡,將來找機會報複。這老東西,太陰毒了,殺人不見血,吃人不吐骨頭。

賈璉這邊生活恢複正常,恢複每日去青雲書院讀書的節奏,準備八月的府試。

張廷恩這邊一道奏折遞上去,在朝廷裡掀起了軒然大波。

“借而不還,名為借,實為竊也!臣懇請明發上喻,勒令限期清欠,到期不換者,或扣俸祿,或去職罷官,視情節輕重而定。”

張廷恩的奏折裡這段話可謂石破天驚,這是國庫的錢啊,有必要這麼狠麼?

不狠不行,因為國庫沒錢了,西域叛亂,抽乾了戶部的銀子,接下來國家有點風吹草動,拿什麼銀子來應對?張廷恩在奏折裡還說,有據可查的借款總計一千三百三十萬兩,民間借貸還要付利息,現在朝廷要求還錢,不用付利息,已經是有恩於借錢的官員了。

一邊從國家領取俸祿,一邊好欠著國家的錢不還,就這還好意思稱忠臣?

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意思,總之張廷恩的意思很明白,這活不掀桌我乾不了。當然張廷恩也可以拖著,但是拖著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這話沒說,但意思大家都明白。

這份奏折上了之後,承輝帝沒有立刻表態,而是暫時留中。張廷恩請求麵見,承輝帝沒答應接見他,隻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