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不可接受,群情激奮(2 / 2)

比如晚清期間,湧現了一堆關於清宮的黃色故事,這就是同盟會的傑作。本質上是為了推翻腐朽統治而采取的抹黑手段。滿清作為統治者,客觀上是近代中國屈辱史的主要責任人。這一點,誰都洗不白。

文官們群情激昂,紛紛紮堆,商議著如何勸諫君王,不能讓特務隨便帶走官員啊。

畢竟明史裡清楚的記載著,朱棣問紀綱,解縉如何?然後這哥們就被凍死了。

就問你作為一個官員,怕不怕?

沒等新一輪的上奏勸諫潮出現呢,被帶走的兵部官員全都放回來了,眾官員紛紛詢問詳情,被帶走的官員這表示,案子還在查,我簽了保密協議,不能泄密。一個人說,所有被帶走的人都得跟著倒黴。還上了連坐法,這下沒人敢再追問了,你追問說明你有問題。

接著就是神機營,大小官員被陸續帶走調查,又都被放回來了。

這個案子到底在查什麼,根本沒人知道,知道的人也不敢對外說。

人們都在因為該案子產生強烈好奇心的時候,夏守忠率龍禁尉出了京城,南下金陵。

這個案子查到現在,最後的一個沒有去掉嫌疑的,就是南下金陵的神機營了。他們是第二批次裝備新式火銃的隊伍。該查的都查了,剩下的就是最大的嫌疑人了。

案子的事情先放一邊,該案

還是引起了激烈的反應。當初那些官員被帶走時,軟成鍋裡的麵條,精神病一樣胡言亂語,呆滯如泥雕木塑,各種醜態百出,說形象毀滅都不為過。

張居正不過是抓一下KPI,就已經被說是官不聊生,龍禁尉直接抓人帶走,當時的畫麵衝擊力那真是太強了。無論如何,文官們都得團結起來,杜絕類似現象再次發生。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為何當時不出麵阻攔,事後義憤填膺呢?

廢話,我當時阻攔了,我不成同夥,一塊帶走了麼?

至於現在,大家人多勢眾,法不責眾你懂不懂?不懂就多看書。

所以說,隻要角度足夠刁鑽,秦始皇不是暴君,隋煬帝是雄主,魷魚道德高尚。隻要肯七拚八湊,牽強附會,再稀碎的邏輯鏈,那也是邏輯鏈。

這人啊,胡說八道不要負責的時候呢,膽子特彆大,如果胡說八道還有利可圖時,不得往死裡胡說八道啊。任何一種現象,指望政府處理,都是有一定滯後性的。更何況,有時候處理了還不如不處理。

反正承輝帝一天就收到了上百奏折,都是所謂的勸諫。

京城官場,一時間因為該案,人人自危不敢說,但多數人心裡都不安是肯定的。

說到底,大周朝想找一個屁股乾淨的大臣出來,難度堪比經典物理和量子物理大一統。

前幾年有個論調,人類社會就是個草台班子,一時間贏得了很多人的讚賞。

該論調怎麼講呢?以偏概全了。治理國家,還是要看有沒有遠景規劃以及政策的延續性。

麵對雪片般的奏折,承輝帝一律留中,也沒說懲罰上奏的官員。

一直到內閣會議的時候,新的班子頭一次齊聚,會議上李三江第一站出來說話。

“陛下,光天化日之下,龍禁尉闖入有司衙門,帶走官員,一石激起千層浪,群情激奮,不可不平也。”可能是第一次參加這個級彆的會議,李三江情緒沒有控製好,非常的激動。

傳出去呢,就是仗義執言嘛,在場的老狐狸,哪個不知道呢?

但是其他幾個閣臣的心裡,內心戲是不一樣的。

孔照的表情淡漠,好像聽了一席廢話,梁道遠則是很乾脆的鄙夷以對,就你是明白人,就你為百官利益呐喊?同樣是新丁的李馳,隻低頭沉默以對,剛進來,穩字當頭。

郭衍嘛,我是知情人士,自然一切都很平靜。

李三江本以為怎麼也要引起一點反響的,沒想到迎接他的是沉寂,一個人附和的人都沒有。什麼個意思,你們都知道啥情況麼?怎麼就不不知道?

隻能說李三江對仕途有路徑依賴了,他以前的成功經驗,就是愛表現,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有點芝麻大的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