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2 / 2)

【雖然他是個大孝子,孝了沒幾天,就奔著打壓雍正樹立權威去了,就突出一個百官在那邊為了討好皇帝,使勁給雍正年間定下來的案子翻案,甚至在當時就有聲音說隻要搞翻案的那就是好的。】

【嗯,這一幕的確有點似曾相識。】

什麼似曾相識?

【不過你往好的方向想想,翻案的那些至少算不得國之根本,至少國策上改了一點,但是本質區彆沒有那麼大。】

【而在另一個地方,那真是一上位,什麼政策恨不得都推了。】

【是挺孝順的,親爹的仇人如果沒死,就都放出來了,重新給爵位,雖然不如當年,但是隻要活得久,爵位總能漲,當年的那些被除名的,死了的不說,活著的也都恢複宗籍。】

【準確說也不應該叫做翻案,但是就那結果跟翻案也沒什麼區彆了,而且是明擺著對著乾。】

【雖然他在沒登基之前就和他阿瑪對著乾了。】

“……

”四阿哥。

突然感覺自己那個逆子沒那麼差勁了。

至少他應該沒到這種地步。

雖然那個逆子拖他後腿,但是好像也隻有拖後腿了,哦,還有審美一言難儘,搞什麼書畫牛皮癬……

算了,還是不提了。

【雖然他是個大孝子,但是功績那也是實打實的,論武功,徹底平定打了足足二朝的準噶爾,打大小和卓,更是在後麵徹底安定新疆,皇權在那邊一樣如臂指使,平定大小金川,壓下台灣叛亂,論文治雍正那些政策也全都接下來了,攤丁入畝,繼往開來,徹底發揚光大。】

康熙突然感覺之前胤祉說他能力不弱,到底怎麼個不弱法了。

除此之外——

準噶爾打了二朝?

康熙心下不由得又是另外一個念頭。

然後就聽見那邊道——

【沒早點死,就挺可惜的。】

【那句以亡國者,曰強藩,曰外患,曰權臣,曰外戚,曰女謁,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這話說得很好,但是忘記說皇帝本人了。】

【總之就突出一句,道理他都懂,但是就想搞事,就想禍害朝堂,危害社稷,逼反百姓,爛攤子甩給子孫後代。】

【你說得對,他也感覺他不是亡國的。】

不少人腦海之中不由得蹦出來一個人,唐明皇。

有點相像,但是想來也不完全像。

雖然也是屬於那種早點死,造福江山社稷的那種,但是這位即便是年紀大了,仍舊是大權在握,地方出事,但是這戰火沒燃到他身上,甚至這名都被兒子擔了,即便是事是他掌權的時候出的,但是那個時候他已經是太上皇了。

不得不說,這路子,那就很超凡脫俗。

就像是二阿哥說的那樣,能夠做到這種地步,那也的確是個本事。

而且這都八十七了啊!

放在什麼地方,就這個歲數那都是高齡了!

古今皇帝這個大歲數還善終的都少有,更彆提大權在握六十年,實打實的,而且不摻水,過程中沒有其他人奪權的那種,就這個古往今來都沒聽說過。

那邊的四阿哥聽著這個話,也是很是認可。

畢竟對這個並沒有任何感情的侄子,再對比一下他的功績,與他的晚年乾出來的那些遺禍後代的事……

二哥說得很有道理。

至於康熙——

康熙眯了眯雙眼,不知道為什麼他感覺,胤祉在內涵他呢?

你這是說誰呢?

朕什麼時候乾這種事了?

疏漏是疏漏,虧空是虧空,這玩意能和議罪銀相提並論嗎?!

發生大事的時候,不挪用能怎麼辦?

真說是生死存亡之際,還要管虧空嗎?

過去當前的這道坎才是最重要的!

康熙一邊想著,一邊想要追一下虧空,至少與大事無關的虧空該平就平了,平不了暫時擱置,免得這事越來越大。

至於這種事情要誰去乾……

胤祉去的話,追是能追回來,但是壞消息是滿朝文武那都要開始動蕩了。

水至清則無魚,而且這麼大的動蕩,對社稷也不是一件好事。

有些東西,到底還是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至於其他的人,胤禛倒是合適,也可以去試試,但是這般曆練,要是不夠穩重,也不太行。

不過康熙轉念一想,日後還要在打準噶爾以及地方賑災,兩者加起來,除非朝廷足夠富足,否則這虧空八成還得有。

想到此處,康熙覺得這事情過兩年再執行也不遲。

總歸真的出事,也是晚年的事情了,他處理的話還來得及。

康熙一邊想著,一邊有些感慨。

【要不怎麼說他是政治機器呢?】

【而這樣政治機器,正正好好活在了大清,正正好好出現在那個時代,但是天下已經開始變了,但是這邊還在閉關鎖國。】

【對於另一邊的變化,他也不是不知道,了解,但是也僅僅是了解,就結果而言,並沒有什麼區彆,甚至了解後一切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