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十字路口(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941 字 3個月前

漢北地區居中,往北,翻越山脈、穿過闕南地區,就能抵達洛陽,這是有現成道路的。

往東,東北方向出方城,就能進入河南地區。

往東南方向走陸路,橫穿司州地區,可達長江北岸,甚至能和江州隔江對望。

往南,走漢水水路可由漢口入長江,漢口對麵是郢州夏口。

往南走陸路可達江陵,入江後可順流而下,也可進入長江南岸的湘州地區。

往西北方向走武關道可入關中,長安近在咫尺。

往西,沿著漢水河穀西進,過東梁州的安康,就可抵達梁州漢中(南鄭)。

“你們想想,漢北地區如此重要,官軍去攻,魏國可不得拚儘全力來救?到時候打得昏天黑地,朝廷哪有那麼多兵馬和糧食,支撐如此消耗?”

“這不正好麼,我們可以攻其必救。”

武祥趁機發表意見:“官軍就近進攻漢北穰城、宛城,魏國必然集中兵力東進,於是,另一邊就空虛了。”

黃?來了精神:“你是說...聲東擊西?我們佯攻穰城、宛城,實際上...”

隨後指了指示意圖上的漢中方向:“實際上,官軍主力從襄陽出發,沿著漢水西進,先取東梁州,再收複漢中?”

“沒錯!”武祥點點頭,“梁州、東梁州是去年年中才丟的,當時是外無援兵,所以我想,當地豪強及許多將士未必心甘情願認長安朝廷。”

“如今,官軍短時間內接連收複江陵、襄陽,可以趁著魏國還沒反應過來,派遣精銳收複東梁州,乃至梁州。”

“然後以逸待勞,應付魏軍的進攻,隻要站穩腳跟,控製住漢中,可以讓魏國如鯁在喉,迫使蜀地魏軍不得不分兵防禦。”

“往後,官軍走長江入蜀,漢中駐軍可以卡住蜀道,阻擋關中援軍,有關門打狗之效。”

黃?覺得不現實:“我聽說,從襄陽到漢中,全程近兩千裡,沿途過去隻要被人堵在半路上,就失了先機。”

“而且,漢中離襄陽不近,道路崎嶇,就算收複了,一旦被圍,靠襄陽這邊的援軍和糧草輸送,朝廷未必耗得起...”

“那又如何呢?對耗就對耗,看誰先耗不下去。”

武祥依舊堅持自己的意見,“朝廷難,難道蜀地魏軍不難?蜀道艱險,糧食運輸不易,我們還可以聲東擊西,把魏軍主力全都調動起來。”

說完,他展開雙臂:“譬如我是魏國,那麼胸膛是關中,左手是漢北,右手是蜀地,中間,被群山隔斷,左右不能呼應。”

“左手遇敵,右手幫不了忙,同理,右手也是,”

“他們既要保漢北,又要保蜀地,還得爭奪漢中...也就是胸膛對麵的地方,他們的消耗,比我們大得多!”

幾個人爭論起來,看上去有些滑稽可笑:連決策都沒資格參加的人,憑什麼大言不慚?

但他們不覺得自己可笑,李笠常說打仗要動腦子,這有幾層意思。

所謂的“戰術層麵”,是要琢磨己方如何打贏一場仗,判斷敵人會如何打這場仗。

所謂的“戰略層麵”,想清楚己方為何要打這場仗,判斷敵人為何要打這場仗。

隻有用腦子打仗,判斷敵軍的戰術和戰略意圖,才能事半功倍,增加勝算。

所以,在鄱陽時,他們經常和李笠“紙上談兵”,說是打發時間也好,消遣也罷,反正多年下來,每個人的眼界都大了許多,腦子也靈活了許多。

眼界不再僅限於江州,腦子想的不止是“上官讓我打哪裡,我要如何打下哪裡”,而是“我若是上官,該打哪裡”。

“唉,我們爭來爭去,也就隻是說說而已。”彭均感慨著,看向城裡某個方向,“也不知,此次軍議,能議論出什麼結果。”

“你覺得能議出什麼結果?”黃?問,“無非是見好就收,或者爭奪漢北,亦或是聲東擊西。”

“不知道,反正我覺得不甘心。”彭均有些憤憤不平,“被人打進家裡,燒殺搶掠,又扛走許多錢財,現在就有機會報仇,怎麼能見好就收?”

“魏國新占不少地方,人心未穩,我們再打過去,響應的人就會多,若是耽擱幾年,人家站穩腳跟了,再打,豈不是更難?”

“而且,朝廷這麼快收複江陵、襄陽,魏國一定始料未及,我們占了先手,不來個‘兵貴神速’,豈不可惜?”

“李郎常說,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打仗也是這樣,而且,無論是戰略決戰還是戰術決戰,一定要由我們帶節奏,不能讓對手帶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