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閃光(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6556 字 3個月前

南青州地界,州治東莞東北,大峴山,一柱柱烽煙陸續升起,山上穆陵關守軍發現有大量梁兵沿著官道自南向北行進,往關隘接近。

這可不得了,從北徐州州治即丘北上求援的使者,前幾日剛經過穆陵關,往北麵青州而去。

現在,梁軍居然出現了,那就意味著南青州州治東莞已經淪陷,或者被圍。

梁軍往關隘而來,一定是要趕在青州南下援軍抵達之前,拿下此處。

這是妄想,穆陵關前後山路,寬度僅容一車通過,縱使來犯之敵兵力再多,也施展不開,所以易守難攻。

不僅如此,年後,朝廷往穆陵關增兵五百,關隘守軍兵力累計近千人,要擋住來犯梁兵,輕而易舉。

號角聲響起,守軍開始備戰,關上關門,且不忘點起烽煙。

不久,北麵烽燧陸續升起一柱柱烽煙,向北而去,給青州傳遞敵情。

關城上,弓箭手準備就緒,見著梁兵沿著狹窄道路過來,守將下令用塞門刀車堵住關門,以防萬一。

他們的職責是守著關隘,不需要主動出擊、把敵人趕走,所以隻要閉門自守就行,而從南青州出發的援軍,很快就會抵達這裡。

卻見梁兵在距離關隘百餘步距離停下,不再前進,似乎在準備著什麼。

南麵遠處,大峴山腳,李笠用望遠鏡觀察山上的穆陵關,想著自己最近從史書上看到的一段曆史。

將近一百五十年前,晉朝的北府軍將領劉裕(後來的宋武帝),率軍討伐南燕,而南燕的地盤,大體上是大峴山南北、泰山以西的青州地區。

即後世的山東東部地區。

當時晉軍沿著泗水北上,在下邳登岸,舍棄輜重、船隊,輕裝北上抵達琅邪(大概位置是如今的即丘),沿途留兵築壘,提防南燕騎兵斷後路。

主力繼續北上,翻越大峴山,過穆陵關,進入山北平原地區,擊敗攔截燕軍,直撲南燕國都廣固。

圍城數月,破城,南燕滅亡。

當時晉軍北伐經過的穆陵關,就是眼前這座關隘,劉裕通過滅燕,進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威望。

然而後方也起了火:天師道首領盧循自嶺表廣州起兵,走陸路北上,過江州,接連擊敗晉軍,入長江,走水路直撲建康。

可以說劉裕滅南燕的時機抓得很準,也很險:劉裕決定伐燕時,盧循在嶺表廣州已經有不穩的跡象。

晉軍主力若北上攻燕,戰事沒有一年半載結束不了,盧循必然乘虛而入。

劉裕力排眾議,率軍伐燕,滅國之後立刻班師(耗時不到一年),正好把盧循擋在建康城外。

無論是伐燕還是擊敗盧循,都體現了“兵貴神速”的用兵原則。

所以,一直在學著打仗的李笠,此次出擊同樣要講究一個兵貴神速。

戰前他做足了準備,集中兵力發動進攻。

以自己的部曲騎兵作為先鋒,拿下氶縣、即丘,徐州兵馬隨後跟進,壓製各地齊軍據點。

李笠又轉北,抵達南青州州治東莞城外。

他分兵堵住守軍,等候輕裝跟來的徐州軍兵馬,合兵後再攻城,自己則馬不停蹄,率軍來取東莞東北不到百裡距離的穆陵關。

隻要拿下關隘,就能關上青州地區齊軍南下的通道,如此一來,大峴山南部地區,即齊國北徐州、南青州地區,悉數為梁國所有。

如此,徐州東麵就安全了。

而之所以要帶著部曲衝在最前麵,是因為破城之法有些特彆,不能引起友軍的注意。

至於吃了大虧的齊兵,即便訴苦,恐怕也不會有人相信。

李笠正思索間,望遠鏡視野裡,忽然出現了閃光。

。。。。。。

青州昌國南境、大峴山北麓,平原,齊軍排開陣勢,與南麵的梁軍對峙。

齊軍主將慕容恃德,看著眼前這些梁軍,覺得不可思議:對方的行軍速度極快,不過數日時間,居然拿下了穆陵關。

然後主力翻越大峴山,往昌國而來。

所以他覺得梁軍將帥是不是瘋了,對方拿下穆陵關,據關防禦即可擋住他們南下的腳步。

這是最穩妥的打法,結果梁將膽大包天,居然還敢繼續北上,往昌國而來。

慕容恃德久經戰陣,思來想去,覺得梁軍如此,大概是想為加強穆陵關防禦而爭取時間,所以,他不能讓對方如願。

隻有打贏這場仗,收複穆陵關,繼續南下救援南青州、北徐州,才能給陛下一個交代。

慕容恃德年初奉天子之命,率軍抵達青州,就是要防著大峴山以南的南青州、北徐州出事。

現在,慕容恃德收到北徐州的告急後,沒有耽擱,帶著軍隊出擊,卻被梁軍堵在這裡。

敵情有變,按說應該等青州軍集結、南下,彙合後再與對方決戰,這樣才更有把握,但慕容恃德耽擱不起。